很怀念以前的那个年代,只要学习好,考个中专都包分配工作。 那时候教育还不是一个

有李就说事 2024-09-17 14:28:30

很怀念以前的那个年代,只要学习好,考个中专都包分配工作。 那时候教育还不是一个产业,大学也只属于少数的人。 每个人都不用上辅导班,成绩好的和差的,区别很大,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每个家长生养孩子的目的都很明确,增加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不会去做那些无谓的无用功。 现在的娃,好多都是拔苗助长,普通家庭也都拼了命的鸡娃,中职学校没有人上,专科不行,必须要本科,本科完了也不好找工作,那就继续研究生,博士。 看到有个新闻讲,现在不少的高校,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了,真是让人惊掉下巴。 如果有一天博士也不好找工作了,怎么办,再往上院士? 这样卷下去,干脆什么也别干,读一辈子书算了。 人这一辈子黄金年龄,最有精力的时间段有多少呢,20岁到35岁,短短的十来年吧,把人生最好的时光都用在了考研考博上,真不知道这么多人,花费了那么多的青春与精力都研究了个什么? 研究出来的成果,对这个社会有什么促进跟改变吗? 这么多的研究生跟博士,又不见诺奖一箩筐一箩筐的拿回来。 现在本科生、研究生太多,导致一些理想加上稳定的岗位就业难,有一部只能去跟抢技校生饭碗,比如某高校招保安,也要求研究生学历,比如有多少研究生去送了外卖………… 如果读了研究生不是为了研究什么,不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也弄不出来什么高科技的活来。 而纯粹只是为了就业,只是为了找工作的时候,填的表格好看一点,但最终干的是中专技校生干的事情,那这样的研究生读来的意义在哪里! 总结起来,当下上大学意义有五点: ①,上大学的意义最主要是为了延缓社会就业压力,至于能延缓到什么时候,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来解决问题,谁都回答不了。 ②,是减少社会上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闲散人员,预防犯罪。比如当年就把一批人赶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现在把一部分人赶进校园里面,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其实不大。 ③,是解决各位教授的就业岗位,研究生的在校生人数大于本科生,那一个教授现在是带几个研究生呢?这解决了多大的一个就业问题。 ④,是创造财政收入,当然这个观点是否对,还有待商榷,据说每培养一位大学生每学期的费用是2万,也就是说每学期都要往里面补贴1.2~1.5万的费用,才能平衡支出,公办高校估计是没有钱赚的,赚钱的主要是民办学校。 ⑤,最后一点,解决了前面四个问题,最后顺便培养一下人才。 每个人都想站在金字塔尖上去,但站上去后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要回归就业吗! #秋日生活日记#

0 阅读:50
有李就说事

有李就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