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中秋节,是在期盼和快乐中度过的,虽然只是半块月饼和一小块苹果。记得是七十年代初期的一个中秋节,父母凭票在节日的前三天买来了用纸包着的一斤月饼,看着油油的包装纸,闻着纸里面散发出来的阵阵糕点特有的香味,真的是馋的直流口水;实在是太太诱人了,我壮起胆子问爸妈:先拿出一个月饼让我们尝尝不行吗?换来的是严肃的一句:不到十五,不行!盼着盼着中秋节到了,吃过晚饭,姊妹四个早早地坐在小板凳上瞪着大眼等着发月饼和苹果。
圆圆的月亮出来了,母亲拿着掰好的月饼从老大开始一人一半分给我们四人,看着手里的半个月饼别提多高兴了,姊妹四人谁都不舍得大口吃,都慢慢的用嘴嘬一点再嘬一点,怕月饼沫沫掉地下,一只手还要在下面接着,有米粒大的月饼渣掉手上,赶紧倒入口中,嘴里还得嘟囔着“真好吃啊”。
看着我们没出息的样子,父亲喊到:别光吃,今天是十五,看看月亮。四人随吃随看着窗外大大的月亮,这时老大给我们使了个眼神小声嘀咕着“还剩了一个月饼,放厨子上面了”,吃着月饼,父亲拿来了一个大苹果,当苹果皮在刀子的转动下螺旋掉下来时,我们四人抢着把苹果皮往嘴里塞,也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苹果是真甜,还是平时吃不到的缘故,反正嘴里的苹果皮是越嚼越甜。
一人一小块苹果加上半个月饼,伴随着快乐、亲情,还有那洁白纯真的月光,在阵阵欢笑声中渡过了念念不舍的中秋节。
现在想吃啥有啥,十五不单单有月饼还有鸡鸭鱼肉,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到底少了什么,少了那份亲情,还是少了那份纯真?反正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让自己信服的答案,也许那个年代食物真的是太匮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