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奥秘,尽在剂量之间! 生杜仲:剂量达30以上,方显治腰痛之效。 茯苓:用量超过30,利尿之功始现。 元胡:轻用10以下,直通无阻;重用30以上,则能安神定志。 川芎:小量10以下,引经通络;增量至10以上,治头痛有奇效。 白术:轻用10以下,健脾止泻;重用30以上,益气通便两不误。 柴胡:3~6克升举阳气,10~15克疏肝理气,增至15~30克则能退烧解热。 半夏:小量10以下,降逆和胃;中量10-30,化痰散结;大量30以上,安神助眠。 红花:少量养血,中量活血,大量则能破血通络。 薄荷:轻用3~6克,疏肝解郁;重用15~20克,疏风清热效果显著。 桂枝:5克以下温通阳气,10克以上则能温经散寒。 厚朴:小量通气,大量则能通阳散寒。 丹参:轻用10以下,凉血活血;重用30以上,安神助眠效果佳。 细辛:少量可治风寒表证,大量则能止痛效果显著。 黄连:小量健胃,大量则能开胃助食。
中药之奥秘,尽在剂量之间! 生杜仲:剂量达30以上,方显治腰痛之效。 茯苓:用
曾大谈知识
2024-09-07 12:47:21
12
阅读:8386
东方小白
细辛大量毒发身亡,黄连大量败胃伤正
东方小白 回复 09-11 14:56
网上的中医贴有一半以上是水货,连一些常识都区分不了,你粉中医粉个毛,就是脑残粉
swolly 回复 09-12 08:31
辩证施治
用户95xxx85
细辛不过钱,还敢大量?超三克都提心吊胆
游方郎中 回复 09-08 11:40
病不同,剂量的差别判若云泥。细辛通常3克为度,但有人治病小青龙汤方中细辛15克,一剂咳痰减,二剂微汗,三剂病愈,而周玉朱在治疗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缩窄性心包炎之属寒者,细辛重用40 g,还有更大剂量的,说出来吓s人。另外,铅入汤剂,大量砒霜汤剂也能治病,人参,桂枝(肉桂类)也能杀人。现代医学想搞一个普天下通用的标准剂量,根本就是光屁股小儿玩泥巴车车,于病理认知的肤浅之极,可谓不可理喻。。。
易医人生 回复 09-08 10:07
说明你是不懂中医药的配伍。
了百了-
而剂量都是胡诌的,反正它说的都是不容质疑的
扶阳中医
这么学中医,只能说永远迈不进中医门槛
长空一线
经典[点赞][点赞][点赞]
小辉辉
中药不过7是真是假,一个湿热重,上热下寒。和中药国营医院,个人诊所断断续续列了快3年就是不好
美如画
没人质疑,没有倒证,我们也不懂,来一个权威的评论一下吧
一灵 回复 09-08 19:15
开开心心、早睡、早起身体好。别瞎操心,烦恼无忧。
用户58xxx12 回复 09-08 22:20
对证下药才是真
姬圭晱
赞叹地藏菩萨,赞叹宝胜佛,吉祥如意。
钟家~大哥
现在的中药都是种植的,跟野生的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现在的中药剂量都要加点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我就不起名字你能把我怎么样
细辛我每次起码用30克
了百了- 回复 09-29 21:26
等着肾衰竭吧
我就不起名字你能把我怎么样 回复 了百了- 09-29 23:12
呵呵
jg97377
总结的不错,再说一下原因就好了
德道
现在的药…其效还得“另论”…
乱铄
中药的成分大部分无效。剂量越大毒性越大。
用户10xxx96
细辛你生吃啊?
淡墨秋山
超药典用量,走医保全都挨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