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听其言,观其行,不要匆忙下结论

一个人的言语,可以表现其性格,也可以表露其思想。前提是,这些话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倘若言语经过了伪装与掩饰,那么就很

一个人的言语,可以表现其性格,也可以表露其思想。前提是,这些话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倘若言语经过了伪装与掩饰,那么就很难让人去窥破。这时候,除了听,还可以耐心地观察一番说话人的行为。就像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的:“即便有人可以管住自己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泄露出秘密的蛛丝马迹。”

有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一只跛腿的青蛙大声对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说:“我是一个博学多才、医术高明的医生,所有的疑难杂症我都能治好。”就在大家信以为真的时候,一只狐狸就问了:“你连自己的跛腿都治不好,怎么可能会治好所有的疑难杂症呢?我看你就是在吹牛!”这个故事很简单,它在告诉人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在现实中,有许多能言善道的人,他们把所有事看作小菜一碟,能滔滔不绝、口吐莲花,把自己夸得能上天,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很多时候,能说会道其实就是糖衣炮弹,将糖皮剥掉内里还是苦的。与人交谈时,除了仔细听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们怎么做。

郑通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干了好几年HR,平时负责员工的培训和调动。主管见他踏实能干,有了提拔他的心思。所以,今年招聘的时候,特地任命他为面试官之一。郑通十分激动,他觉得自己终于被委以重任了,因为一个公司是否能发展好,与招聘的职员的能力和素质息息相关。而往常,招聘和面试的工作都是由公司高层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负责。

今年,公司只需要招聘一名秘书。郑通与其他几位面试官筛出不符合条件的简历后,就只有3人符合条件,然后,郑通通知三人明天早上9点来公司面试。第二天,郑通早早来到了公司。主管说:“小郑啊,你去饮水机接一杯水,再洒一点在休息室的桌子上,再放一包抽纸巾在桌子上。”

“好的,我这就去办。”郑通皱着眉头,虽然心里有很多疑问,但还是去执行了。

前来面试的3人都是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按照来的早晚,她们分别领到了1号面试牌、2号面试牌和3号面试牌。在9点之前,三位面试者都在休息室内休息或准备。毫无意外,三人都发现桌子上若隐若现的水渍,但只有2号和3号一起将桌子上的水渍清理干净了。而这一幕都落在了面试官们的眼中,因为他们在休息室内装上了监控。

郑通见其他几位面试官都在埋头打分,便不解地问:“现在面试还没有开始,你们怎么就开始打分了呢?”

主管笑着说:“小郑啊,面试时多数考查的是面试者的语言能力,但有时候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就像你去别人家做客,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有水渍,出于礼貌和本能,你是不是随手将水渍清理了呢?你看,1号面试者进入休息室后,就不停地演说自己的面试稿,她明明发现了水渍却没有去清理。2号和3号也在演说,但却抽空将水渍清理干净了。我们招收的是一名秘书,秘书可不是光说不练的职位,而这点小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素养。”

郑通半知半解地点头。这时,主管让面试者一个个进入面试厅。

这一次面试只出了一道题目,题目是:今天老总过生日,每位员工都收到了一块小蛋糕,那么,你将如何处理这块蛋糕?

1号面试者说:“我会立即吃蛋糕,让老板看到我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生日祝福。”

2号面试者说:“如果在工作时间内,我会将蛋糕收起来,等下班的时候再吃。”

3号面试者的说法和2号面试者一样。

等三位面试者出去后,主管和其他几位面试官都打好了分数,大家没有讨论,一致选择聘用3号面试者。

郑通疑惑地问主管:“不聘用1号,我可以理解,可是2号和3号的面试说法一样,两人也共同清理了休息室的水渍,为什么选用3号呢?更关键的是,3号的简历没有2号的简历优秀!”

主管拍了拍郑通的肩膀,耐心地解惑:“俗话说得好,‘听其言,观其行’。三位面试者进入公司后,1号面试者的言行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光说不练嘴把式的人。2号面试者在休息室内表现不错,但在面试时东张西望,手上小动作不断,可见自制力不行,这就意味着她的答题说法与行为是不一致的。3号的言行是最一致的,我们不聘用3号聘用谁?”郑通这才恍然大悟。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听其言而其行,这是一个认识人的原则,想要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话,还要了解他的行为。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人的认识,如果仅仅通过音容笑貌、仪表言谈,那么很难全面了解一个人的道德和素养,因为外在的语言和内在的品质没有必然联系。

不可否认,与人交往时,“听其言”是重要的,但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观其行”。先听听对方说了什么,再看看对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无关紧要,做了什么才至关重要。就像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说的:“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在面对湍急的河流时,人们总会豪言壮语地呐喊几句无所畏惧,但又有多少人能勇敢地横穿河流呢?

听是收集信息的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假就是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将“听其音”“观其行”双双落实,才能做到明辨是非,成为谈话中的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