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宋江算是个有本事的人物,梁山起义短期内便攻陷十余郡城池,但宋江身上有个致命的缺陷,注定了最终的失败。
宋江为什么会在水泊梁山发动起义呢?
这事儿还得从宋徽宗时代说起。

宋徽宗就是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到东北,让北宋亡了国的那个昏庸皇帝,但这个人十分喜欢艺术,尤其是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很高。
如果是普通人喜欢艺术呢,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是玩玩琴棋书画什么的,但皇帝要是喜欢艺术的话,那玩的就比较花了。
类似于奇花异草、奇木异石等,也属于皇帝们在艺术欣赏的范畴,为了搜寻这些新奇的东西,就得发动大量的民力去搜刮。
这些东西搜集起来之后,还得建造各种大型建筑、园子,来摆放这些。
建造大型建筑,修建大型园林,必然要大兴土木,这些都是耗费巨资的工程,国库那点钱根本不够用。
为了圈钱用,就只能变本加厉地剥削天下百姓了,所以不仅增加赋税,还新增了不少苛捐杂税。
比如,宦官童贯在苏杭地区设立“造作局”,四处搜寻各种奇木异石,找数千工匠给皇帝打造工艺品,供其赏玩。
而打造这些工艺品,需要到民间采集很多原料,这无疑又需要耗费无数民力。
著名的奸臣蔡京又设立“应奉局”,命人到江南搜集各种奇木异石,并大量征调船只运输,他将每十艘船编为一纲,称为“花石纲”,专门负责运送从江南地区搜集而来的草木奇石。
为了找所谓的“奇木异石”,他们连老百姓的家都不放过,但凡发现谁家有好东西,直接强行夺取。
然后运输这些东西,又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最后搞得大量的底层百姓破产,甚至家破人亡。
还有,为了圈钱,官府对土地加征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农民不仅交不起沉重的赋税,而且连活路都没有了。
在这种苛捐杂税下,在山东梁山县、东平县及河南省台前县交界处的位置,由于历次黄河决堤后,多次冲积下,形成绵延八百里的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
这地儿大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洞庭湖一带那种自然生态,可以说是水草丰美。
当地百姓就靠着在这八百里水泊捕捞、采藕,以保障生存。
到了宋徽宗时代,官府为了圈钱,强行把梁山水泊收归朝廷所有,然后要求当地百姓但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收取重税。
当地贫苦百姓在苛捐重税下,都活不下去了,于是在宋江的领导下,以梁山泊为中心,发动起义。
宋江起义时,梁山并没有108将,其主要首领有36人,他们在宋江的率领下,进攻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等地。
此后更是转战各地,先后攻陷十余郡城池,当地官府屡次派兵“围剿”,均以失败告终。

宋江这伙义军,打着杀富济贫的旗号,每攻陷一座城池,必定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一时间名声大噪。
此事很快惊动了朝廷,但此时南方的江浙地区百姓也因为无法负担起沉重的苛捐杂税,在方腊的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方腊起义。
朝廷的军事力量都用来镇压方腊了,而对于宋江起义,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比较有效的对策。
这时,亳州知州侯孟上奏说,宋江能带着一群乌合之众,横行十余郡,必有过人之处,不如赦免其罪,招抚其部众,为朝廷所用,再令其率众讨伐方腊。
宋徽宗认为这个建议很不错,于是命侯蒙负责此事,但没过多久,侯蒙病死,招抚之事陷入停滞。
不久后,鉴于宋江这伙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宋徽宗于是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采取避敌锋芒之策,从青州南下,进入沂州(今山东临沂),与朝廷官军交战一年多,朝廷始终无法将其扑灭。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部南下,攻占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北),借着从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朝廷方面于是派海州知州张叔夜率军围剿。
张叔夜是个比较有能力的地方官,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兵进击,而是派出细作监视义军的一举一动。
当时宋江带着义军频繁活动于海州一带,从事着“杀富济贫”的营生,正好有一次杀完富,夺取了大批财富和物资,满载而归,正趋近海滨。
张叔夜收到情报后,心生一计,于是招募一千余人作为敢死队,埋伏于城池附近的险要之处,然后派一支精兵前去邀击义军,引诱对方上岸追击。
宋江不知是计,看着败退的官军要跑,当即就率领主力一路穷追猛打,没想到追到半路,突然伏兵四起,张叔夜率领伏兵杀出,义军大败。
就在宋江追上岸时,张叔夜在埋伏的同时,又派一支奇兵袭击了靠在岸边的义军船只,将数十艘大船全部焚毁。
宋江战败后,岸边的船只已毁,前面又有大批官军,进退不得。
这时,张叔夜趁机提出招抚,宋江走投无路下,只好投降朝廷。

不久之后,宋江所部被编入官军,跟着宋军主帅童贯镇压方腊起义。
宋江率部开赴前线后,方腊手下的大将方七佛占据杭州城,麾下有六万之众,宋江用计攻破了杭州,生擒方七佛,但宋江的旧部也损失惨重。
按照惯例,中军统制(官职名)打算上奏朝廷,给宋江等人请功,然而,童贯的部将辛兴宗却说:“宋江等人原本就是大盗,即便攻破城池立下功劳,也不过是抵消、赎回之前的罪过罢了。”
统制王禀不敢再争辩,宋江等人当天就告辞离去,从此隐居,直到去世。
关于宋江的结局,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说宋江从此退隐,有的说宋江被童贯杀了,其真实结局如何,至今尚未考证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宋江和方腊起义时,已经是北宋末年,这二位被镇压后没几年,金兵南下,攻破沿途防御,兵围北宋首都汴京,不久后俘虏包括皇帝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大批宗室、贵族、大臣等人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再回过头来看宋江起义,它的失败和宋江本人是分不开的。
从整个过程来看,宋江的作战方式实际上是流寇思维,打完就跑,转战各地,不以长期占领城池为目标。
这注定了他们的规模有限,而且容易被剿灭。
而方腊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了,但方腊采取的就是攻占城池,建立根据地,与朝廷正面抗衡,所以方腊起义的规模比宋江大很多,闹出的动静也比较大。
宋江能用计攻破有六万兵力镇守的杭州城,而且此前多次击败朝廷前来讨伐的官军,说明他在军事方面还是有能力的。
如果宋江没有搞流寇思维这一套,而是在北方攻占城池,抢占险要,有了立足之地,扩大军事规模,与朝廷对抗的话,只怕胜败未可知。
他输就输在了流寇思维上,这种作战思维注定了他们只能是一伙流寇,永远无法成为能与官军匹敌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