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圈子,是不是越多越好?
并不是。圈子这种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合自己就好。
用四个字概括,宁缺毋滥。
肯定有很多人觉得,别人都群来群往,就我独来独往,这不是很奇怪吗?
并不奇怪。年轻的时候,阅历不够,羡慕群来群往很正常。到了一定的年纪,还羡慕群来群往,那就活得不够通透了。
人到中年,远离这几个无用的圈子,才算是真的活明白了。
一、远离“家长里短”的圈子。
你喜欢跟别人谈论“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吗?
我想,除了村口的长舌妇,基本上,正常人都不喜欢谈论家长里短的琐事。
道理很简单,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就是平时的情绪垃圾,根本没有谈论的必要。
天天谈及家长里短,不用多久,就会活成怨妇的模样,既搞得自己不快乐,也搞得身边人不快乐。人缘,不可能好的。
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变成什么人。
跟钻研赚钱的人在一起,你也会钻研如何赚钱;跟天天抱怨的长舌妇在一起,你也会变成怨妇、长舌妇。
什么样的圈子比较好,我想,一看便知。
二、远离“底层互害”的圈子。
有一个概念,底层互害。
意思是,大家都是普通人,可就是因为某些利益,或者一时的脾气,而互相伤害,互相算计。
特别是在这个年头,赚不到钱的人特别多,返贫的人也很多,注定底层互害的情况,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这一点,看看互联网的评论区就知道了。一堆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人身攻击,各种诅咒。
试想,连虚拟的互联网空间,都充斥着底层互害,那现实中的情况,岂不是更严重吗?
人在江湖,什么样的圈子伤害了你,那就该及时远离。
圈子,不重要,自己的处境,最重要。与其底层互害,不如明哲保身。
三、远离“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圈子。
成年人,需要培养一种心态:什么东西让我不舒服,那我就远离什么。
实在不喜欢这个人,那就跟这个人一刀两断,不要有任何的往来。
实在不喜欢这个圈子,那就远离这个圈子,不要去沾边,也不要跟里边的人有任何的瓜葛。
这就是成年人必须要具备的本事,果决离开。这,看似薄情,实际上是一种自救。自己都不喜欢这个圈子,为什么要留在其中呢?
除非有利可图,否则,什么人与事儿让我不舒服,那我就远离这些人与事儿。
就跟职场是一样的,如果不是为了赚钱,又有谁会待在职场当中,受同事、领导、客户的气呢?
除开这些涉及到利益的圈子,其他让自己不舒服的圈子,都可以断舍离,统统丢掉。
四、远离涉及“道德绑架”的圈子。
身处人情社会,每个人都要警惕“人情世故”的“绑架”。
人情世故的绑架,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绑架”。总有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威胁、指责、绑架别人。
举个例子,你赚到钱,亲戚就跟你说,你有钱就该帮助穷亲戚,不然就是冷血薄情。
对此,你该作何反应呢?最聪明的反应,就一点,不要跟他们有任何的往来。
当亲戚道德绑架你的那一刻,说明他们对你的态度,并不是友善的,而是充满算计和坑骗的。
就跟上文谈到的“底层互害”一样,别人都开始伤害你了,那你为什么还要跟他们保持联系呢?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道德绑架,并不可怕,可怕的,其实是缺乏“当断则断”的能力。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