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新区大路镇的东岳村戴家自然村有一处建于晚清同治年间的老宅,戴氏十八宅。戴氏十八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属于典型的镇江民居,原有五进五开间,现仅存三进三开间,据宅主后人描述,后两进毁于火灾。
老宅内保存有两座精美的砖雕门楼,分别是位于第二进仪门背面的“堂构聿新”门楼和第三进门背面的“竹苞松茂”门楼。
第二进门楼为清水磨砖的垂花门,可惜大部分砖雕已毁,位于顶层的上额枋是特殊时期用泥巴糊住才得以保存。门楼匾额中间的字迹虽被损毁,但依稀还能辨认是“堂构聿新”,右侧落款“丙寅仲冬吉旦”六字,丙寅年就是公元1866年,这和第三进门楼字匾的落款时间是一致的。可惜的是左侧落款被铲除,所以不知道是清朝谁人书写的。堂构:比喻父祖遗业。陆机《五等诸侯论》:“故前人欲以垂后,后嗣思其堂构。”意思是说:所以先辈想流传到后世,后人也怀念先祖遗业。“堂构聿新”意思是表达祖屋翻修后焕然一新的样子。
上额通景枋是此砖雕门楼装饰的一个重点,是一组以七块水磨青砖拼成的整组群雕,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手卷、一册情节相扣的连环画。充分运用了透雕、浅雕、平雕等多种雕刻技法,表现衬景的楼台树木,形象逼真,相互掩映,具有一定的层次美和节奏韵律。
第三进门楼檐下有三层砖作,门楼字匾内刻“竹苞松茂”四个大字,两旁落款分别为“丁廷鸾”和“丙寅仲冬榖旦”。“竹苞松茂”是个成语,意思是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一般用于祝贺新屋落成。上额枋雕五幅花砖左右各两块分别为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寓意一年四季花常开。可惜的是菊花图案损毁严重。上额枋正中间一块花砖雕飞翔蝙蝠嘴啄绶带,带结如意,左右两只蝙蝠对称于铜钱,古钱、蝙蝠暗指“福倒眼前”。
戴家村这处古民居从外表看毫不起眼,走进内部却别有洞天,精美的雕花门楼,做工细致的雕花门窗,无不彰显着曾经的主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已经残破却依旧透露出低调的奢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