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梅山村的岱山保障房项目工地上,工人施工发现了一座古墓,随后上报了文物部门。
文物部门进场后,发现古墓是单室券顶砖室墓,处于一坡地的西北部,墓向300°。发掘表明,该墓为明代初年墓葬,保存完整。墓葬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前部有挡土墙和封门墙。墓道平面近长方形,底部为阶梯状,现存9 级台阶。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内长3.18、宽2.2、高2.8米。墓室后部设砖砌棺座,棺座平面呈八边形,中部填红褐色细沙石颗粒,长1.66、宽1.32、高0.17米。两壁后部与砖砌棺座相对应的位置各嵌置两个铁环,其下发现有四根铁索。木棺大部朽腐,墓主遗骸保存较好,人骨遗骸经鉴定为一老年男性个体。出土器物共17 件,主要有铜炉、铜烛台、铜瓶、铜尖状器、漆碗、石地券及墓志等。
考古部门释读墓志得知,墓主为道教长春派创始人明代初年的长春真人刘渊然。刘渊然(1351~1432),江西赣县人,道教长春派创始人。幼为祥符宫道士,道号体玄子,复师事江西雩都紫阳观赵原阳。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闻其名,将刘渊然召至京师,试以道术,赫然灵验,赐号“高道”,并命之在南京朝天宫建西山道院居住,日被顾问,尝出入禁中,与论道要,礼遇甚优。洪熙元年(1425),刘渊然还朝受封,赐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诰加“庄静普济”四字,“领天下道教事”,成为全国道教领袖。宣德七年(1432),刘渊然羽化于西山道院,享年82岁。
【保护情况】鉴于刘渊然墓的重要价值,文物部门将该墓迁址伴山路小学以南,岱山余脉东侧小山边,异地重建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