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看上去是心酸,实际上是贪婪

猪猪说剧 2024-07-27 09:42:44
剧名《玫瑰的故事》 《玫瑰的故事》“丧偶式育儿”的玫瑰永远不知,她戴着10元发夹,守着身价100万的男人,看上去是心酸,实际上是“贪婪” 小初洒了牛奶,玫瑰情绪稳定地让她自己去处理,处理不好自己再帮忙。 而类似的事,方协文直接在厨房里怒吼女儿。 从怀孕到女儿出生,正是方协文工作最忙的时候,全职主妇的玫瑰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照顾女儿身上。 方协文在女儿三岁之前的缺席,从某种意义上对玫瑰而言,是一种丧偶式育儿。 明明是有丈夫,有孩子的爸爸,但是好像她一个人在做所有事,尤其初当妈妈,从陌生到适应,过程极其艰难。 先是,结婚后的品质一落千丈,怀孕期间,头发上扎着10元钱的塑料发卡,连穿的睡衣从之前的几千降到了几百。 生活上的落差确实很明显,但是好在,当时方协文已经在上海买了房子,而且以方协文的身价,2000年左右至少100万起步。 按照上海的整体标准,属于中等水平。 但是玫瑰刚结婚、刚怀孕、小初刚出生的那段时间,很迷茫。 她的迷茫不仅仅是生活中多了一个婆婆,更主要的是她内心的慌张。 有一次她跟父亲视频时,玫瑰委屈地说:我想对孩子负责,我也想工作,还想考资格证,我是不是有点太贪心了? 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人这一辈子长着呢,一件事做完了,再去做下一件事,来得及。 玫瑰还是不明白父亲的意思,接着问:做了母亲,一定要在孩子和工作之间做取舍吗? 父亲直言:人只要活着时时刻刻在做取舍,做取舍,那是因为你还有选择的机会,只要遵从自己内心,怎么选都没错。 我愿把黄爸的这段话,当成每个人迷茫时的准确答案,真的是字字诛心,句句在理。 在玫瑰的婚姻里,虽然方协文的过错很大,但不可否认,她的心态直接影响到了婚姻中的状态。 一个人的价值多半是因为赚取的金钱来衡量,所以,玫瑰跟很多全职妈妈一样,有了一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理。 这是一种要不得的人生状态,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一段时间只能去做一件事,如果什么都想要,其实就是贪得无厌了。 不管任何人,如果既要风雨兼程,又要安稳度日,就是一种蛇吞象心理,是在为难自己。 社会身份注定了,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只有一种身份。 但是在适应新的身份时,总是放不下曾经,又接受不了现在,就会进入一种迷茫又痛苦的状态。 而身为新手妈妈的玫瑰应该知道,如果认为孩子的童年很重要,应该安心陪伴几年,如果想进入职场,就应该少一些自责感。 向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想事业有成又想陪伴孩子,这两者其实很冲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