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里的金币1
博物不语黄金
2024-07-24 22:42:26
📝“益二朱”金饼: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直径5.8厘米,重250.4克1963年陕西临潼武家屯出土。。
秦、汉时期,很多黄金制成柿子饼状,被后世称为饼 金或金饼。金饼大多刻有各种文字或记号,有的除了各种记号外,还刻有重量,此枚金饼铭刻“益二朱”三字"益”与“镒”、“朱”与“铢”相通,“镒”“铢”是秦朝 的重量单位,一镒为秦的一斤。秦始皇统一货币时继承 昭王之制,并将黄金定为法定货币。据《史记·平准书》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为下币,识曰“半两'如其文,用于日常经济生活 中的小额交流。黄金与半两钱的比价没有明确记载,从秦 简《秦律十八》规定的一石粟值三十钱推算,一两黄金约 可折三百六十枚半两钱。秦金饼为称量货币,出土较少。
📝马蹄金:
西汉(公元前202-8年)
高4.9厘米,底径6.6厘米,重250克
汉武帝刘彻为纪念出行所遇祥瑞之事,为赏 赐、馈赠诸侯王等而铸造。椭圆底,身部中空,前高后低,形如马蹄,重约汉代一斤。除了这种形制 外,还有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一种。马蹄金不但是以物证史的重要文物, 也对确定汉代一斤的标准重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铢金钱:
西汉(公元前202-8年)
直径2.6厘米,1980年陕西咸阳出土
形制与西汉宣帝时期的上林三官铸造的标准铜五铢相同。中国古代最早将黄金制成货币使用的是战国时期的楚 国,楚国的黄金货币是称量货币,是后世以赏赐、馈赠、 赋税等为主要目的的黄金铸币规制的先导。这是目前发现 的方孔圆钱中最早的黄金铸币含金量达95%。有关圆 形方孔金钱的文献记载初现于《南史·吕僧珍传》,而包 括此枚在内的金五铢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实物,证明早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与流通货币形制一致的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充当某些民俗的道具。
📝“天兴七年”金钱
北魏(公元386-534年),直径2.77厘米,重16.4克传1925年河南洛阳北邙山北魏陵寝出土
体大厚重,面、背均有外缘、内郭,缘、郭较 细,广穿,表面粗糙不平,文字细劲挺秀,与十六国时期的大夏真兴铜钱风格一致。天兴七年金钱非行用钱,应为祝贺、赏赐之用,或为冥钱。该钱是钱而史 上最大、最早以年号入钱文的方孔圆形金钱,为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