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司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红细胞,负责把社会肌体需要的各种物质运输到精准的部位。然而在中国,红细胞们自身却一直挣扎在缺氧的边缘。
油罐车、冷藏车、拖挂车……中国最高峰时有3000万卡车司机,目前也有接近2000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的个体户,既不隶属于某家公司可以交社保,也不归属于某个工会可以维护行业权益。这就导致了几个和油罐车混装有关的结果:
订单太随机且不饱和
卡车司机其实从来不怕辛苦,他们怕的是白跑一趟,也就是返程空载。
一辆油罐车如果专车专用,一直用来运大豆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可现实中,一车大豆油从产区A运到消费区B之后,是很难在返程的时候装一车食用油从B地到A地的,所以司机就需要自己去找到一个订单避免返程空驶。
这个订单有可能是煤制油,有可能是塑化剂,总之司机是不会挑订单的,因为他也没得挑,只要不空载不亏钱,不管是什么他都愿意拉。作为个体的司机,能接触到的信息非常有限,接到什么订单主要靠运气和人脉,很难有选择的空间,更不能奢求运力的科学配置了。
货运订单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匹配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运价的无限内卷,一直卷到大家都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
GT-yuu
问就说“生活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