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外卖骑手变身城市急救先锋 菏泽骑手持证上岗守护城市安全

外卖骑手成为城市应急“前哨”,近日,央视《新闻1+1》聚焦菏泽市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系统组建“红盾情应急救护

外卖骑手成为城市应急“前哨”,近日,央视《新闻1+1》聚焦菏泽市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系统组建“红盾情应急救护队”,让送餐员变身“流动哨兵”,有效提升了城市应急反应的灵敏度与精细化治理水平,探索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8月19日傍晚时分,城区正兴路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老人头部受伤出血,情况危急。此时,“饿了么”骑手王景峰正好送餐经过。

菏泽市红盾情应急救护队队员外卖骑手王景峰:“我马上停车,拿出急救包上前帮她止血,培训时老师教过。”

王景峰熟练地为老人进行了止血包扎,直至救护车赶到。如今在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骑手不仅是送餐员,更成为了持证上岗的“移动急救员”。2024年5月,菏泽市为填补社会应急救援空白,成立了全国首支以外卖骑手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救护队伍。

菏泽市红盾情应急救护队队员外卖骑手李鲁伟 :“一开始确实犹豫,救人耽误送单怎么办?处理不好要承担责任吗?”

为破解这些难题,菏泽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红十字会等单位,为骑手量身打造系统化的应急救援培训,内容涵盖心肺复苏、创伤止血、骨折固定及基础法律知识。经考核合格后,骑手可获红十字救护员证,实现“持证救护”。同时,引入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支持,让骑手安心施救、无后顾之忧。

菏泽市红盾情应急救护队法律顾问潘长龙:“《民法典》第184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好人法’,明确规定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条款从根本上消除了施救者的法律风险。更重要的是,法律不仅豁免责任,还鼓励见义勇为,为善良的救助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菏泽市红盾情应急救护队队员外卖骑手于龙:“通过专业培训,我们掌握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烧伤处理等急救技能,这些在关键时刻非常管用。”

为确保应急救护机制有效落地,这支外卖骑手应急救护队还在城区设立7处24小时应急救护执勤站,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专业急救设备,并建立“人、车、财、味、路、电、火、水”8类隐患信息上报机制。

菏泽红盾情应急救护队佳和分站站长吴成:“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个站点不光是存放物资,更是一个实时响应的调度中心。像前阵子在长城路,有段电缆突然冒火花,电流很强,非常危险。我们第一时间报了警,同时立刻调派了附近五名骑手赶往现场。他们都经过专门训练,到了以后迅速拉起警戒带、放置四角闪,提醒行人车辆绕行,并控制现场火情,有效防止了次生事故发生。”

利用行业优势,外卖骑手化身“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网格信息的上报员、公共文明的引导员、街头巷尾的救援员”,逐渐成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军。为让骑手救援更有底气,市委社会工作部还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红十字会挂牌爱“新”餐厅21个,为救护队员提供暖心餐,建设了145个“暖新”驿站,为救护队员提供充电、休息的场所。同时,设立“牡丹区花都基金”,对因参与救援导致的订单损失、误餐罚款等实报实销。

菏泽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刘海忠:“不能让英雄流血还流泪,好的善行,既需要勇气,也离不开制度支撑。外卖骑手日均工作10小时,超六成的救援发生在非工作时间。为此我们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专属意外险,为所有持证骑手免费投保意外伤害险,总保额超4000万元,将‘非工作时段应急救援’纳入保障,365天×24小时全覆盖。同时,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让每一位做好事的骑手被看见、被认可、被保障。”

今年3月,外卖骑手曹振和李佳敏在送餐途中遭遇火情,两人毫不犹豫投身救火。曹振不慎被异物造成深二度烫伤,但仍咬牙坚持直至消防员赶到才前往医院。住院期间,医院为其免除治疗费用并组织专家会诊。曹振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并获得5000元奖金。

菏泽市红盾情应急救护队队员 外卖骑手曹振:“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着赶紧把火扑灭。虽然受了伤,但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和认可,觉得特别值。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会冲上去。”

目前,这支队伍已从最初的外卖骑手,扩展至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群体,持证救护人员达到731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置紧急事件276起,成功救助282人。 其中包括失足落水儿童、因病晕倒路边的老人、车祸伤员、深夜迷路被送回家的孩子以及暴雨中受伤的群众……在每一个危急时刻,这些骑手总是奋不顾身、挺身而出。

李鲁伟:“看到有人受伤,第一反应就是停车救人,这是我们该做的。”

菏泽市红盾情应急救护队队员外卖骑手孙红岩:“能用学到的技能帮助别人,特别有成就感。现在我们不只是送餐员,更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

(记者:张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