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二象性”,就是指一个物质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矛盾的形态,就比如“光”,就存在两种形态,被称为“波粒二象性”。意思就是说光即存在光子的形态,也就是基本粒子光子,也呈现“波”的形态,就如同水波、电波一样传播。
如果说“光”只是在微观世界中的特例,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很难存在,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就比如一个物体既冷又热,同时以两种矛盾的形态存在的话,我想这种物质很难被找出来。
虽然这种物质无法被找出来,但是却可以人为,或者说是有意创造出来这种神奇的存在。就比如今天说的“金字塔”,它的存在就是一个“二象性”的经典解释了。
根据现有公开的史料记载,埃及金字塔其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2100年之间,距今4000-5000年左右。
其中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的陵墓,其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80年至公元前2560年,距今4500年左右。
从时间上来看,这些金字塔已经在埃及那片土地上矗立了数千年之久,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没有任何松散和倒塌的情况,这在世界建造史上,都是难得的奇迹了。
至于为何金字塔矗立数千年时间,这就得益于埃及的气候了,那么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殊的呢?
根据当地的气象站记录,金字塔所在的年均降雨量只有20-25毫米,这个降雨量是什么概念呢?我国南方的年均降雨量大约在1000毫米左右,也就是当地降雨量的40-50倍左右。
这点降雨量,还不如我国南方稍大一场的雨,而根据暴雨的定义,是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或者超过50毫米,而大暴雨降雨量则在100-250毫米。
从这个方面来说,埃及一年的降雨量,还达不到暴雨的标准,这还是埃及一年的降雨量。由于降雨量少,当雨滴掉落在金字塔表面的时候,水滴还未渗入石缝,便已经被蒸发殆尽了。
因为没有水,就没有冻融循环,一般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如果长期经历融化-结冰-膨胀-融化-收缩-结冰……等冻融循环的话,很快埃及金字塔就坍塌,不要说数千年了,仅仅过去数十年,就会破败不堪,进而坍塌。
因为降雨量少,雨水中微量的化学物质对金字塔侵蚀作用微乎其微,进而获得了“化学豁免权”,一个干燥的环境对金字塔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由于雨水比较少,除了直接对金字塔的伤害外,还少了许多的间接伤害,例如:苔藓、地衣、藻类、微生物和植物种子,这些都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才能存活。
而在金字塔所在地,由于气候干旱,这些植被和微生物没有生存条件,无法对金字塔造成间接伤害,因此数千年过去了,金字塔依然可以矗立在埃及的地面之上。
可以说,埃及当地的炎热和干燥的气候环境,对金字塔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这也是如今主流科学界认为金字塔能够存在如此久的主要原因了。
从上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金字塔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主要先决条件是依赖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
然而,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悖论,那就是建造金字塔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在没有现代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全依赖人力来进行搭建,其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达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
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其总用料约230万块大大小小的石块,平均每块石料重达2.5吨,总总量约590万吨,其中最大的花岗岩达到160吨。
曾有研究机构做过估算,把采石、运输、堆砌和后勤全部算在内,保守估算需要7.3亿个工时,若当时有10万人同时干活,每年工作300个工作日计算,那么10万人需要连续干20年时间,如果是2万人的话,则需要连续干100年时间。
目前根据研究,主流观点认为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工期是20年,也就是说在这20年里,至少有10万名脱产的工人连续干活。
由于胡夫金字塔全部是大石块,需要青壮劳动力,也就是说在当时,需要供养10万名不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劳力长达20年时间。
而这10万名青壮劳动力需要农夫来养活,根据我国相关史料中的记载,秦汉时期,脱产者与农民的比例在1/25-1/50之间,也就是说在当时25-50个农民养活一个脱产者。
而在战争最激烈的三国时期,特别是蜀汉地区,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是90万,士兵人数为10万,也就是说其比例为1/9,考虑到在当时人口隐瞒严重,专家一致认为9个农民在当时的生产力下,无法养活一个士兵,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后,认为1/30才是合理的数字,也就是说蜀汉当时的实际人口有300万左右,勉强养活10万脱产的士兵。
而这无论是秦汉时期,还是三国时期,这个时候的生产力相较于2000多年前的埃及,已经提升了不少,即便把其生产力提升到秦汉时期。
当时建造金字塔的10万脱产劳工,也需要250万农民供养,这还没有计算当时埃及驻守的士兵,即便不算的话,那在5000多年前,在胡夫金字塔的附近,至少聚集了200多万人口。
以当时农业生产的能力,想要供养200多万人口,不仅需要辽阔的土地,而且土地必须肥沃,还有一点,那就是当地气候需要温暖湿润。
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讲究一个风调雨顺,也就是说,想要建造出金字塔,气候一定是湿润多雨的气候,否则粮食产量就不够,也就无法供养如此多的劳工,让他们可以连续20年搭建出金字塔这种超级工程。
至此,就出现了金字塔的“二象性”,并且这还是矛盾的关系,那就是金字塔所在地,既炎热干燥,可以让金字塔保存数千年之久;同时也温暖湿润,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供养200多万人口,以保证金字塔能够在20年的时间里完工。
也就是说,在埃及金字塔的那片土地上,炎热干燥和温暖湿润是同时存在的,当金字塔需要保存的时候,它就是干燥的,当需要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它就是湿润的。
除了埃及金字塔呈现“二象性”外,还有苏美尔文明的所在地,在近些年石油勘探中,发现这就是一片深度达到400米以上的盐碱地,即便是这样无法种植庄稼的地方,依然可以诞生出文明来,简直不要太神奇了。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同探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