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大选胜利,谋求全面替代中国制造或将掀翻美国遏制战略我们国内正在为各种制造业产

庚黑星君 2024-06-17 00:20:50

莫迪大选胜利,谋求全面替代中国制造

或将掀翻美国遏制战略

我们国内正在为各种制造业产能过剩烦恼,可是,还有更多国家渴望获得这种产能爆兵的能力。

其它不说,全球范围内,能够把工业革命2.0时代的产业,钢铁水泥,好好像样做出来的,也没有多少国家。可是,在我们这里,完全是不值一提。

这不,宣誓要将印度制造带入新纪元的莫迪,终于获得了第三次大选胜利。

虽然这次不是压倒性的获胜,可是,莫迪终究还是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报复。

在美国的吹嘘、华尔街的注水、更多美国盟友的帮扶下,好大喜功的印度现在已经在想象世界中,成为世界牛逼到爆的制造业新锐。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印度在中美两强之间套利的战略思路,很有意思。

首先,印度认定,我们中国是靠人口红利外加美国投资做大做强了制造业。那今天这两大红利印度都有啊,为何不能复制中国制造业的神话?

其次,印度精英中也有人知道,“产业转移”是获取本土制造业崛起的关键一环。可是,由于印度跟我们的历史纠葛,更重要的是,反对兔子是莫迪对内拉行情凝聚意志的主要叙事。那不可能一边口头反对兔子,一边又全面招商引资拥抱兔子。这个点,是目前印度发展制造业的核心战略困境。即,如果没有兔子在制造业的倾囊相助,印度制造要快速崛起,几无可能。所以,之前割小米韭菜,也是无奈之举,是一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捞女情愫。

再次,中美两强博弈实在太激烈,而且暗戳戳都有“阵营意识”。那么,在这个时候,印度一边倒支持美国,获得的是美国的金融资本和市场,可是,却没有办法获得兔子的产能杠杆和对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门票。问题是,现在的中美,一个强于金融和霸权,一个和强于制造业暴兵和对全球供应链的实际掌控能力。印度的处境,如同被撕裂的上下半身,根本无法协调。

或许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是让一些朋友觉得,我们不可大意。

大家可以一万个放心,只要我们的精英们不要蠢到牺牲长期利益去全面扶持印度制造,这个地方的制造业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这个话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对印度社会结构的深度认知,以及对经济史的深刻把握。

这里,我们可以先给一个重要的观点:

印度不是下一个日韩经济模式,而是一个没有石油、只有庞大贱民群体的俄罗斯寡头模式,这就是莫迪经济学的核心体系。

—————————

日韩为什么可以从极为贫穷的农业国家快速变成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

很多人会说,那是美国支持。那美国也曾经支持过菲律宾,菲律宾一度制造业也牛逼的很,那后来呢?

日韩不仅是“政府—财阀”合作体系,更是在于,日韩在动员本土广大民众投入生产方面,具有强大的制度安排。

所以,日韩的“政府—财阀”合作模式之所以高效,那是可以做到调动整个社会的基层资源,极为有规划的投入到最前沿的产业,往死里拼出口。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这一点,全球也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做到。

如果不是东亚地区极为复杂的地缘博弈关系,近乎是魔鬼竞赛式的彼此敌视,根本不可能轻易构筑如此违反人性的经济制度框架。

拉美在50年代开始,就经历过很长的军政府搞工业化,也是拿枪顶着下面人的脑袋搞生产。可是,终究没有东亚这种极为致命的环境,所以,最终都是失败的。至今,拉美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这是很关键的因素。

今天,很多人跟着美国的话语体系,痛骂苏联。

然而,真正了解俄罗斯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苏联是整个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个做到对境内基层进行总动员投入生产的制度框架。正是这个基础保障,让苏联占据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革命2.0制高点,然后才可以跟美国分庭抗礼。

反观普京的俄罗斯,又回到了沙俄时代,对基层的动员能力极弱,只能卖卖石油、天然气和粮食。

所以,这次俄乌冲突的经济意义在于,普京执政这么多年,第一次有机会可以将俄罗斯的经济制度向苏联的位置靠一点,离沙俄的经济制度远一点。

因此,现在彻底看空俄罗斯,为时尚早。

理解了这些关键的逻辑,再来看看印度,一言难尽。

莫迪有进行全国基层总动员的欲望,可是印度的民主选举制度、地方各邦的现实情况、地方各种封建大佬强大的势力,配合种姓制度,根本没有办法像日韩那样做到中央直接整合基层资源。

所以,莫迪只能被迫使用4大家族寡头模式,靠寡头玩制造业。这是无奈,也是唯一可以走的路。但是,却也强化了印度中央无能为力去调动地方资源的长期现实。

光印度民间囤积的黄金,就让印度中央没有办法吸走大量民间储蓄,去高大规模再生产。

这种没有组织能力的人数多,有什么价值?如果这个都可以变成制造业强国,那大清是不可能败于坚船利炮的大英的。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印度制造要发展,不仅受限于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其内部根本无法高效整合资源投入前沿生产才是命门。

再给大家一个启发,为何很多工业国家都要搞土地改革?因为,只有土地改革才可以将农业社会基层资源分配模式冲散,释放出大量基层资源,让手握工业发展方案的中央更好的利用这些基层资源。这是全球经济史反复告诉我们的真相,哪怕很残酷,但是,这是农业国家快速赶超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当然,也有人会反驳我,美国也没有啊,为什么人家可以成?

很简单啊,美国做的更绝啊。把土著全部干死,连反对派都没有了,那就可以一边搞工业大生产、一边搞大农场。

等哪天发达了,只要不提这档子事,然后自己处处说自己是价值观灯塔,祖上坏事做绝,后代西装革履,就从犯屠夫变成了天使。

—————————

为什么今天要提这些?

或许繁荣周期太久了,我们太多人习以为常,以为工商业文明就应该处处将我们小心呵护起来。

如此巨婴思维,对于未来全球长期动荡期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

像我们深度研究经济史的,从来不敢对市场经济有太多幻想,因为我们深知这东西也是可以吃人的。

其实,印度制造的天花板已经是若隐若现了。

此前印度处处打击我们的出口货,人为要把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拔上来。可是,最新数据显示,我们又是印度对外第一大进口来源。

在此也强烈呼吁有关方面和企业家,尽可能减少对印度的制造业和基建的投入。我们绝对不能培养白眼狼,否则后患无穷。

就让他们永生永世活在自信中,被锁死在现在的制造业水平。

其实,美国对印度制造业是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中国太重要,创新再多,总需要一个牛逼到爆的制造业国家将东西以高性价比做出来。现在这个位置属于中国,属于美国的竞争对手和敌人,美国寝食难安,又无可奈何。

一方面,以印度飘逸的外交传统,难保未来印度制造做大做强后还会如此听话。万一再搞出个“中国2.0”,那美国真的要把自己的脸抽肿了。

一方面,今天的中国,是全球过去20多年所有主要经济体集中长期重投入创造出来的。今天,西方自己都想要制造业回流,自己投资不足,怎么可能再缔造出取代中国的印度制造?要花多少钱?要花多少时间?来得及吗?

可以说,上述三大掣肘,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核心困境,所以才会突然说不寻求跟中国脱钩。

我们以前说过,中国自秦统一后,所有尝试搞封建制的人全部失败(第一个就是项羽),中国就是只能搞郡县制的。

今天放眼全球,谁可以投入4万亿人民币去整顿西藏的基建?谁可以在如此大的幅员范围内搞亏钱的高铁体系?谁可以搞成南水北调?

如果不是中国使用的是郡县制,以上根本不可能,近乎是天方夜谭。

今天我们看看东南小岛那里的社会氛围,就是一种封建制的逻辑,跟我们的社会逻辑完全不同。

全球可以大规模长期使用郡县制成功治理的国家,只有我们。

而这种制度安排,极为擅长生产和基建,否则为何万里长城这种东西会在我们这里出现?

因此,我完全不看好印度制造!

随着“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神话破灭,也意味着美国全面遏制我们的战略必然失败。

在全球大滞胀时代,谁可以高效的生产,谁手握大量大宗商品,谁就更容易熬过这个至暗时期。

恕我直言,以今天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

我们就是大而不能倒!

0 阅读:285

评论列表

寒江独钓客

寒江独钓客

6
2024-06-17 08:08

清醒人士,赞一个!与印度只能是商贸关系,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坚决拒绝为其搞基建,禁止国内企业在印度建厂。

万里江山

万里江山

2
2024-06-17 07:46

印度一直把我们当敌人,印度人具有强烈的侵略性,他对待作为国家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国家一旦强大起来,它不会比美国好多少,任何帮印度提升制造能力的中国人都是背叛国家,要抵制那些在印度开制造厂的中国公司

卐锋芒卍

卐锋芒卍

1
2024-06-17 18:05

阿三尿性注定是精神上的工业强国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