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油锅,一块鸡排,一位摊主,在这个秋天搅动了整个互联网。
被称为“鸡排哥”的李俊永,在景德镇五中附近卖炸鸡排已有9年,最近突然爆红网络。每天,他的摊位前都排起百米长队,有人甚至排队几个小时只为买一份鸡排。

“鸡排哥”他有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经营原则”:下午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因为要去学校周边服务学生;学生购买便宜1元;要求顾客提前打开塑料袋,以便快速装袋,理由是“美味无需等待”。
这些初看有些“轴”的规矩,却蕴含着小生意的大智慧。他的限购政策从最初的每人5份,降到3份,再到现在的2份,为的是“让更多人不用白跑”。这种实实在在为顾客着想的做法,与众多玩饥饿营销的网红店铺形成了鲜明对比。
“鸡排哥”毫不含糊地声明:“我的食材都是新鲜的,放到台面上的,不是预制的”。他在视频里标注“每天新鲜采购腌制”,强调自己认认真真做事,没有所谓的“科技与狠活”。
“鸡排哥”把6元的鸡排卖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他的风趣幽默、亲切服务,让顾客感受到的不仅是味觉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愉悦。
一位当地居民表示,景德镇能出现这样一张“名片”,感到很光荣。甚至当地城管部门已经为“鸡排哥”成立了工作专班,维持现场秩序。昌江区保洁二中心还特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团队共5人,全天无缝衔接巡回保洁。
他的真诚从不“挑场合”。收摊时剩一块鸡排,他没想着留给自己或明天卖,而是随手递给陌生人;“鸡排妹”(他的家人)在天热时给顾客发矿泉水,单纯想让人们解渴。

“鸡排哥”的爆红,本质上是 “真诚者的胜利。在营销翻车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奶茶店雇人排队被扒,餐厅标榜“妈妈的味道”却卫生不达标,网红品牌涨完价就割韭菜……
在这样的环境下,真诚反倒成了稀缺品。当商业褪去包装,露出“把顾客当邻居”的本真,反而让人挪不开步。这种自然流露的真诚亲切,与街头的烟火气相互缠绕,比任何刻意的营销都更能打动人心。
有人问,“鸡排哥”算会营销吗?答案恰恰是“不算”——他太不懂营销了。不研究用户画像,不计算转化率,几乎唯一的“推广”是顾客自发拍的视频。这种“无心插柳”的传播,恰恰印证了营销的最高境界:当产品足够真诚,服务足够走心,所有套路都多余。
当地城管部门已为他成立了工作专班,不仅在现场维持秩序、引导顾客有序购买,还计划在国庆假期前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如何保障这小小的鸡排摊位。
暮色中,“鸡排哥”擦净炸锅准备收摊。他或许没想过“爆红”为何发生,但我们知道——当商业回归“把人当人”的本质,当真诚取代套路成为底色,每一个认真把小生意做好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