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多懂人性,看看他的这六句经典,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了。 第一句:“社会底层

李满谈过去 2024-06-11 22:46:17

鲁迅有多懂人性,看看他的这六句经典,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了。 第一句:“社会底层的人,会经常互相伤害。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遇到比他们更凶的兽时便现羊样,遇到比他们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这句话揭露的真相是:人在越艰难的处境下,越会羊兽一体,他们被强者欺压不敢发泄,只能转身对弱于自己的人下死手欺负。 这话代入到生活里便是:那些在外头对着强者点头哈腰的人,回到家可能对着妻儿拳打脚踢,尤其当它生活处境艰难之时。这是人性的必然,很难有例外。凡是这样的人,都不是强大之人,真正的强者绝不在弱者身上找存在感,不靠欺凌他人彰显威风。 第二句:“那些经常沉默的人,才是王者。因为他们往往是因为悟透了才变得沉默,他们的沉默不是因为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人做戏的兴趣。” 鲁迅很少参加宴会,参加宴会也总是保持沉默,所以,曾经有个女作家因为与他握手被他无视而恨上了他,并因此骂了他半生。 鲁迅最推崇的女作家萧红也说:“鲁迅先生家里客人很少,几乎没有。”鲁迅家里客人少,显然也是他“没有逢人做戏兴趣”的体现。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安静本身就是实力的象征。 这话代入到生活中便是: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者,和一个沉静少语者,不用怀疑,一定是后者更厉害。 第三句:“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垃圾,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这个人是捡垃圾的,要么这个人就是个垃圾!” 鲁迅的这话,其实完美揭露了现代意义上的“吸引力法则”:人的能量场注定,人会吸引同类。所以,如果你一直在遇见智商着急、认知有问题的人,或者干脆直接遇见人渣,你一定要自我反省,因为这些“遇见”在提醒你:你自己很可能就智商着急、认知有问题,或者是个人渣。 我们遇见谁,取决于你是谁。每个人的磁场注定:我们会吸引磁场相同的人。 一个内心美好、积极向上、温暖有爱的人,遇见不好的人、事的概率将非常低,不用怀疑,这种人身边几乎全是谦逊儒雅、积极勤奋的人。所谓“海阔自有百川聚,梧高才有凤凰栖。” 第四句:“人穷无亲,树瘦无荫。人真的是在落魄时,才能看清身边所有的人。” 鲁迅的这段话是在血泪中悟出来的,他少年时代曾因祖父的科场舞弊案,躲到了舅舅家。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敏感异常的鲁迅听到舅母和邻居聊天时,称他和弟弟是“讨饭的”。 后来,鲁迅父亲重病遭到周围人挤兑,鲁迅又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父死后,17岁的鲁迅在参与家族分房会议时,看到了族人的各种嘴脸。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分给了他们最破小的房,鲁迅拒绝签字,叔辈们竟集体斥责他。 鲁迅悟出的这句话,放在现实里便是:遭难不要寻亲,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困难就是,不然你所受的伤害,绝对不仅仅只有劫难的那部分,而将会更多。 第五句:“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人性的本质是自私自利,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 这话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可以瞬间治好很多人的社恐:亲爱的,其实每个人都只关心他们自己,他们并不真的关心你。你视为屈辱或荣誉的大事,在他们看来顶多是个热闹,哪怕当时议论再热火朝天,也会转背就被忘。 第六句:“当外国人在中国开始享受盛宴时,就是他们开始夸赞中国故有文化的时候,而我们的一些爱国者却沾沾自喜以为是同化的开始。” 这最后一句,就不需要具体解释了吧。 有人曾问:鲁迅的东西,为什么会那么受推崇。这个问题的答案,以上他那六句反映人性的经典已经做了回答了。 如果非要回答得更加形象一点,答案可以是这样的:因为,他文章里的人和事,从来没有走远过。

1 阅读:927

评论列表

风岩

风岩

12
2024-06-15 23:55

先生千古!

klrs

klrs

6
2024-07-21 21:03

鲁迅和曹雪芹是我最钦佩和尊重的文学家。

用户14xxx40

用户14xxx40

2
2024-09-08 12:59

鲁迅先生说“我从来不这样说话!”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