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成功用一句话治好了一个同志的失眠症,原来,一个同志在工作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他本来心态就不好,犯错之后更加心态不行了,经常性陷入焦虑、惶恐中。 某日,在听到隔壁房子里的人说他闲话后,他整晚失眠,当晚,他想了很久,觉得只有跟毛泽东说道这些事,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当然,到这里,他更多的是想让毛泽东帮他“整治”说他闲话的人,而非其他。 第二天,他顶着两个很大的黑眼圈跑去找毛泽东了。见面后,他就哭丧着脸把事情的前后左右都说清楚了。毛泽东意识到:‘有问题的,并不是被他控诉的人,而正是他这个提出问题的人。’ 毛泽东之所以这样判断,也是因为他对这位同志所犯的错误是知情的。他当下就明白了:这位同志是自己犯了错,还不高兴别人说他。对付这种同志,狠狠批评一顿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情绪问题,若批评一顿只怕什么傻事都能做出来,说不定回去后拿根绳子直接上吊自杀了。 意识到这点后,毛泽东决定:用改变他认知的方式去帮他。毛泽东明白,这位同志已经因为他人的闲话而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了。而他之所以会如此,归根到底是因为:经历得太少了,或者说“太顺了”,根本没受过挫折。 对付这种经历太少的人,直戳戳地指出他们“经历太少”的事实,显然扎心,毕竟,他们心情本来已经非常不好了。所以,要帮助他们,必须得绕到反面,直接教他们应对挫折的办法。 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理清楚这一层之后,毛泽东便已确定:要帮助他,必须得让他的认知由“弱者认知”“受害者认知”,转化为“强者认知”“赎罪认知(意识到自己是施加伤害者)”,于是,他道: “你的错误相当大,精神上要有准备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讲你的闲话,而是几百个人讲,你有了这样的精神准备,并且依旧照常工作,以后就不会有人讲你了。”(摘自《教员传》) 这位同志听了这话后当即就怔住了,他没想到:毛泽东并不替自己解决问题(授人予鱼),而是直接给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震惊之余,他也越发佩服毛泽东了。 毛泽东的这番话,既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确有问题(毕竟自己确实犯了大错),又没有让他觉得羞愧难当,同时,还教他如何“靠自己”去对付隔壁说他闲话的人和所有说他闲话的人。 到此,这位同志也明白自己真正的问题,不在隔壁邻居那儿,所以就算他“解决了”隔壁邻居,也会有其他人说他闲话,难道自己来一个解决一个?他真正的问题在自己身上。 恍然大悟的同志,用满怀感激的眼神看向毛泽东。回去后,他听了毛泽东的建议一心“照常工作”,仅仅几个月后,人们真的就不再讲他了,他的失眠也被治好了。 毛泽东擅长用三言两语解决人们的问题,他之所以具备这样的能力,显然并非天生,而是因为:他经历的事实在太多了。 光说被人说闲话这事,在他那里都不算事,新中国成立前,他几乎是被人一路骂过来的。他一生光是“大落”,而且是党内的“大落”就有三次。 第一落是1931年11月,他任红四军总前委书记,遭到李立三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党内错误批判,这轮被批判后,他失去了在红四军里“党的领导权”,被挤出苏区中央局的领导核心。 第二落是1932年10月,这次他“大落”,是因为后方中央局一味坚持“左”倾冒险主义的“积极进攻路线”,他们对毛泽东的策略横加指责,还将他的军事指挥权也解除了。 第三落是1934年1月,这一次是因为李德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显然,毛泽东的理念与李德不符,他不仅被架空,再次失掉了领导权,还被无情批判,他们批判他的话极其狠辣,他们还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指责他“顽固对抗中央”等。 被“削职为民”的4年,正是毛泽东从而立之年步入不惑之年的四年,他除了承受精神上的打击外,生活上还极其困难,他的身体也出了问题:他患上了严重疟疾,若非福音医院院长傅连璋医生及时相救,他很可能早就死了。 被“削职为民”的年月里,毛泽东一切以大局为重,组织安排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忍辱负重中他一直忘我地工作着,直到一切再度柳暗花明…… 如此毛泽东,向那位求助的同志给出“照常工作,就不会有人讲你了”的建议,实是必然。他给出的,表面是建议,实际他的经验和教训。如此建议,安有不能解决问题之理? 不得不说,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从来是有原因的!
毛泽东曾成功用一句话治好了一个同志的失眠症,原来,一个同志在工作中犯了严重的错误
李满谈过去
2024-06-09 22:47:07
0
阅读: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