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了当皇帝,连亲娘都不认! #你对明朝的皇帝都有哪些印象?#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三年后篡夺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为了合法化自己的篡位行为,朱棣命令史官们采用虚构、隐匿、篡改、润饰等手法,系统地篡改和销毁了相关历史记载,为明清两代官方修史树立了极坏的榜样,误导了后人,给后人研究明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在建文元年正月开始修撰,七月,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三年十二月初稿完成,历时三年。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夺取皇位,十月下令重修《太祖实录》,第二年,即永乐元年六月,重修《太祖实录》完成。朱棣于永乐九年再次下令重修《太祖实录》,直到永乐十六年完成第三次修订,最终定本。朱棣三度修订《太祖实录》,旨在为自己的篡位行为正名。 《天潢玉牒》 可以简单理解为皇家族谱,现存的《天潢玉牒》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称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秦愍王朱樉、第三子晋恭王朱棡是庶出,只有第四子燕王朱棣、第五子周王朱橚是马皇后所生,被称为“二子”本。另一个版本则称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都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被称为“五子”本。 根据朱元璋的祖训,只有嫡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朱棣其实是由碽妃所生,实为庶出,不具备继承大统的资格。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朱棣不惜两次篡改玉牒,将自己伪装成马皇后的儿子。“二子”本和“五子”本《天潢玉牒》是明成祖朱棣篡改历史的直接证据。 《奉天靖难记》 这是一部记载朱棣“靖难”行动的官修史书。从书名可以看出,此书站在朱棣的立场,宣扬“靖难之役”以及朱棣继统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此书采用了马皇后嫡出“五子”说。《奉天靖难记》严重丑化了懿文太子朱标、惠帝朱允炆、晋王朱棡以及方孝孺等人,目的就是把朱棣篡位描写成奉天承运。 朱棣篡改历史的核心问题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法定继承人,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以暴力手段篡夺了皇位,承受了巨的道德压力。篡位是朱棣的心病,如何将篡夺行为美化为正义和合法的行为,是朱棣最关心的问题。 掩盖自己非嫡长子的事实 明一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皇明祖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毋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 朱棣的母亲是碽妃,朱棣实为庶出,按祖训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朱棣假冒嫡子,并且多次篡改马皇后嫡出几子的事实。此外,朱棣还伪造了朱元璋、马皇后对自己宠爱有加,三次欲传位于他的事实,打着太祖、马皇后的旗号为自己的篡夺行为找借口。 他还编造了一个故事,称马皇后之所以钟爱朱棣,是因为她做了一个梦,梦中朱棣保护了她。这种荒诞的故事竟然被《太祖实录》记载下来,可见朱棣对于美化自己的迫切需求。 通过篡史来美化“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实质是篡夺,朱棣以藩王之身起兵对抗朝廷,使得建文皇帝不知所终,他如何向后世交代这种叛逆行径? 首先,诬蔑朱允炆失德,丑化朱标、朱棡、蓝玉、方孝孺等人,将朱允炆一系列行为描绘成昏君与奸臣。《奉天靖难记》称朱允炆矫诏嗣位,秽乱宫廷,变乱祖法,比之桀纣有过之而无不及。称懿文太子朱标“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尝督过之,退辄有怨言”。 其次,借用朱元璋祖训,将叛乱行为美化为“周公辅成王”的义举,以掩盖篡夺之实。朱棣声称自己起兵的目的是“靖难”,成功后要效法周公,不贪恋皇位。可惜,朱允炆忧惧而自焚,自己才不得不继位。 通过篡改历史来抬高朱元璋,贬低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的祖制是朱棣起兵靖难以及继承皇位的法律依据,朱棣起兵“靖难”的借口也是朱允炆变乱祖法,维护朱元璋圣王的形象即是维护祖训至高无上的权威。美化朱元璋,掩盖其过失,也间接否定了朱允炆,肯定了自己。 因此,今天所存的三修《太祖实录》存在许多朱元璋被隐匿的地方。近年来,随着学界对朱元璋研究的深入,《太祖实录》中朱元璋隐匿的问题更多地被揭露出来。例如,朱文正是被朱元璋鞭打致死,《太祖实录》隐匿了朱文正的死因,仅记载了他被免官安置。又如,《太祖实录》有意掩盖了朱元璋兴建中都过程中发生的工匠厌镇事件。除此之外,《太祖实录》还存在着将朱元璋神圣化、儒雅化的现象。这些篡改都是为了塑造朱元璋超越古今的圣王形象,使其制定的祖制就如金科玉律一般不可动摇,间接地使朱棣的篡位行为显得正义化。
朱棣,为了当皇帝,连亲娘都不认! #你对明朝的皇帝都有哪些印象?# 建文元年(1
廷至聊过去
2024-06-06 15:14:04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