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它们的版权所有人,“东汉第一外交家”班超,大家知道吗? 班超出身名门世家,一家老小都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大名鼎鼎的《汉书》,就是由老班家写的。按理说,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班超应该和父亲、哥哥一样,是一位用手中笔来记录历史的学家,但他却是一个另类。 年轻时,班超靠着替官府抄录公文赚钱养家。有一天,班超在抄公文的时候,猛地站起来,把手里的笔重重的摔到地上,愤怒的说:“大丈夫应该像出使西域的张骞一样,纵横沙场建功立业,整天抄抄写写的,算什么本事。”从此之后,班超就投身到军队当中。“投笔从戎”这个词也因此诞生了。 公元73年,汉明帝派大将窦固率兵出征匈奴,班超随军出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班超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很快,他就凭借战功得到了窦固的赏识,被窦固派为使者,出使西域各国。 原来,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就通过卫青和霍去病的军事行动,在和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优势,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更好的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抗匈奴。不过在王莽篡权后,好大喜功的王莽主动出兵匈奴,让匈奴和汉朝的关系急速恶化。再加上东汉初期,国力衰弱,西域各国有了投靠匈奴的苗头。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窦固就派班超出使西域,削弱匈奴的势力。 班超就在这危急时刻临危受命,带着36名手下来到了鄯善国,刚开始的时候,鄯善国王对班超的态度很友善,但没多久态度就变了,言语也不像之前那么尊敬。班超明白,这是匈奴使节来了。于是他当机立断,带着36名手下,趁着夜色就把匈奴使团全部消灭,逼得鄯善王只能投靠汉朝。这就是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来历。 之后的三十余年里,班超一直奔走于西域各国,凭借一己之力为汉朝边境带来了几十年的安宁。就连中断的“丝绸之路”,也在班超的运作下,重新打通。汉和帝为了表彰班超的贡献,在永元七年,封班超为“定远侯”,人们就尊称他“班定远”。 班超在西域的三十多年,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世西域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汉朝,他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它们的版权所有人,“东
迎丝聊历史
2024-05-16 19:51:47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