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可能是从讨好你开始的

畅畅谈育儿 2024-03-25 12:56:48
我们总担心孩子在外会讨好别人形成讨好型人格。 却忽略了👇: 我们才是那个对孩子来说拥有巨大权力的人,权力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 比如当孩子不听你话时 父母会说:不听话不跟你玩了,不听话不理你了 . 比如当孩子不肯收拾玩具时 父母会说:你怎么那么懒呀,不收拾以后都别想我给你买玩具了 . 比如你在忙孩子非要缠着你陪他玩时 父母会说:妈妈现在没空,你再缠着妈妈,以后都不理你了哈 . 生活中,这些话语,很多大人包括我自己以前也说过。这种威胁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无意识地在运用父母的权力压制孩子。 . 我们很容易习惯性地觉得孩子就应该听我们的而忽略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真实感受。 . 试想一下这些话用在势均力敌的对象身上估计会争吵不休,但用在弱小的孩子身上,换来的可能就是孩子的自我压抑和讨好。 . 如何避免这种无意识的压制造成孩子讨好型人格呢❓ . 🌼我的做法是: . 用共赢的思维去引导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而不是让孩子觉得:“我是你父母,你就得听我的。” : 当孩子不肯收拾玩具时,不要让孩子觉得收拾玩具是为了让妈妈不生气。而是让孩子觉得我主动配合妈妈保持家里干净,让大家都住得舒服,我在为这个家做贡献。 : “宝贝,这些玩具到处都是,妈妈觉得好难受呀,感觉都没有可以好好休息的舒服的地方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收好吧,你想负责这部分还是那部分?” . 当孩子做好了,及时肯定孩子的配合以及对家庭的贡献。 . 当孩子非要缠着你时,不要让孩子觉得我要自己玩不然妈妈会生气。而是让孩子觉得我可以在妈妈没时间的时候配合妈妈自己玩了,我在变得越来越独立。 : “宝贝,虽然妈妈也很想陪你玩,但是现在妈妈真得有着急的事需要马上做。你可以配合一下妈妈,自己先玩一会积木么。妈妈一会忙完了,就能全心全意陪你搭积木了。如果你像这样缠着妈妈,妈妈事儿做不完,也没办法好好陪你玩。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你想要的对不对。” . 在孩子配合的时候及时地肯定孩子的配合和付出:谢谢宝贝的配合,今天我们又是愉快相处的一天呢 . ⭕️我觉得关键就是,不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脑回路:为了我的感觉好点我需要去配合妈妈。 . ✅正确的脑回路应该是:我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我可以配合妈妈。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陈光远

陈光远

2
2024-06-15 22:10

为了妈妈不难受所以去配合收玩具,不也是讨好吗?

ES!!!

ES!!!

1
2024-06-15 21:29

想当个好妈妈太难了

一隅

一隅

1
2024-06-15 22:28

婆婆总是这样威胁孩子,烦

畅畅谈育儿

畅畅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