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被调离工作,背后推波助澜,细思极恐
从波评影剧综
2024-02-16 12:12:07
在上一节车厢里,汪新还是伸张正义保护群众财产,抓贼的警察,到了下一节车厢里,就成了没有证据乱抓人还打人的警察败类。汪新事业爱情双双遭遇滑铁卢,是给汪新的人生上了一课。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那些困境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成长,但是不要感谢那些带来困境的人和事,要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有勇气和力量跨越这些困境。
汪新走出了困境,小偷也终于被抓,正义得到伸张,可是这背后起到推波助澜的人和事,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这里我更想聊那位大学老师,那个用文字伸张正义的中年男人。对于屏幕前的我们来说,是用俯瞰的视角可以看到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知道汪新被冤枉,是看到小偷的欺骗,也看到了中年男子的是非不分。
但是,在生活里,谁也没有机会站在看剧的视角看到一切,看到角角落落的细节。我们更像是火车上的乘客,或许是上一节车厢里被变戏法吸引的人,或许是那个丢了钱包的人,或许是下一节车厢里正在用餐的人,或许就是那个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在看到一个人满脸是血地扑倒在自己身边喊救命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这是一位被欺负的人,再看后面追来的警察,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警察有问题。
人一旦相信自己眼见的东西,一旦给贴上标签,那便不会有质疑,更不会在汪新解释后,承认自己判断错了。
他更为相信自己的判断,在他拿起笔捍卫正义的时候,是不曾去核实这件事情的,他没有去上一节车厢找更多人询问,也没有找车上的其他乘警和列车长了解情况,而是直接写稿发报社。
在《新闻女王》的最后一集,开头的名人名言是,善诠含义,巧传真实。下面标注鲁迅,说实话我当时还随手记录下来,根本没有质疑,但是在剧结束的时候,文慧心告诉我们鲁迅并没有说过这句话,这是麦肯广告公司标语。
再来看汪新的这件事情,被登上报纸,那位中年男子可曾想过自己的正义之举,没有被查证的正义,带给汪新,一个小警察命运的影响。
相信文字的力量,更要对文字有敬畏之心,那个年代只有报纸传播,放在如今网络时代呢?细思极恐,或许真的就成了汪新的职业污点,就算是后来真相大白,可是网络的记忆会停留在哪里?每一个人更愿意相信什么?无从知道却细思极恐。
0
阅读: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