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启试管婴儿周期前,充分且科学的准备是提升成功率、保障过程顺畅的关键。试管婴儿不是一场冲动的尝试,而是基于医学指征与身心调适的周密布局,每一步都为“好孕”筑牢根基。
1、明确指征:先搞懂“为什么做试管”
试管婴儿并非适用于所有备孕人群,明确医学指征是第一步。
- 若存在双侧输卵管阻塞或严重损伤,体外受精(IVF)是优先选择;
- 男方有重度少弱精或无精症,需评估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必要性;
- 若有遗传性疾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能优先保障生育健康;
- 对于年龄偏大、卵巢储备功能低的女性,生育窗口期有限,试管周期需尽早规划;
- 若经历多次人工授精或诱导排卵失败,则需考虑升级试管方案;
- 存在子宫畸形、严重内膜问题或反复生化妊娠、胎停育的情况,需先处理子宫、免疫或凝血问题。
务必与医生共同梳理诊断证据链(如影像、实验室报告),明确周期目标是“鲜胚移植”还是“胚胎冷冻”,同时了解预计成功率与风险,签署包含风险、成本、应急预案的知情同意书。
2、完善检查:给方案设计打牢“底盘”
进周前的“硬核体检”需覆盖男女双方,确保无遗漏。
- 女方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功;内分泌全套(FSH、LH、雌二醇、孕酮、泌乳素);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风疹等);宫颈与阴道检查(白带涂片、支原体、衣原体、TCT);经阴超评估窦卵泡数与内膜基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按需进行);抗凝与免疫谱(针对反复失败人群);心电图、胸片(便于麻醉评估)。
- 男方检查:精液分析(数量、活力、畸形率);染色体核型与必要遗传筛查(按指征)。
所有报告需统一归档并标注采血日期,关键指标建议在同一实验室复检以便对比。检查需按医嘱时间完成,避免与月经期冲突,若有异常应先处理、复评后再决定是否进周。
3、合规建档:一次把流程走到位
建档与身份核验是合规底线,需提前准备齐全资料。
- 携带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结婚证原件;
- 仔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冷冻胚胎处置意愿并提前沟通登记;
- 建立生殖档案,录入血型、过敏史、慢病用药清单,确认自身的医保报销条件,费用支付方式与就诊预算;
- 开通院内随访与消息通知渠道,保持联系方式畅通,信息变更需及时更新档案。
可将资料分袋放置随身携带,避免关键节点“掉链子”。
4、身心调适:把状态调到“最佳接招模式”
身体与心理的良好状态是促排顺利的基石。
- 饮食:以地中海饮食为基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虾、蛋类)与健康脂肪(如牛油果、坚果)摄入,控制精制碳水比例以稳定胰岛素;孕前每日遵医嘱补充叶酸。
- 运动:每周保持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叠加力量训练;肥胖者若体重下降5%-10%,可对改善卵巢反应起到积极作用。
- 作息:固定作息与起床时间,减少咖啡、奶茶摄入,避免熬夜;远离烟草(包括二手烟)与过量酒精,减少内分泌干扰。
- 心理:每日进行10分钟冥想或呼吸放松训练,过滤非权威生育资讯,避免情绪内耗;若有糖尿病、甲亢、高泌乳素血症等问题,先将指标调至目标区间。
5、时间与方案:把节奏排进日历里
清晰的时间线与方案规划能让整个周期更可控。
- 方案选择多样,如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等,医生会根据基线激素水平与窦卵泡数(AFC)匹配起始药量。
- 月经第1-3天来院评估并决定是否进周;促排期间需每1-3天复查B超与激素;取卵日男方需到场(或提前准备冷冻精液),当天再次进行身份与标本核对。
- 提前规划日程,重要会议、旅行需避开监测日与取卵日;每次就诊携带资料袋与用药记录,若出现腹胀、剧痛等不适需及时反馈医疗团队。
- 做好“全胚冷冻”或“择期移植”的心理预备,若涉及胚胎冷冻,需确认保存年限与费用。
6、快查清单:进周前的“打勾确认项”
最后用一份清单收尾,确保准备无遗漏:
▢ 符合指征(输卵管、男性因素、年龄、遗传等)
▢ 检查做好(内分泌、感染、影像、精液复测等)
▢ 资料备好(报告统一装订、标注日期)
▢ 身份核验(身份证、结婚证)
▢ 文书完成(知情同意、风险与胚胎处置选项)
▢ 慢病稳态(糖、甲、血压等用药清单同步)
▢ 生活调整(饮食、运动、睡眠、叶酸到位)
▢ 行为调控(控咖、控酒、戒烟、少熬夜)
▢ 日程上墙(监测日、取卵日等)
▢ 费用预算(医保咨询、药费、手术费、冷冻管理费)
▢ 沟通畅通(电话、随访系统保持可用)
▢ 异常优先处理(感染、内膜问题等遵医嘱考虑是否需先解决)
总而言之,试管婴儿前的准备越充分,我们进周开始治疗之后会感觉越从容淡定。以上给大家的这些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诊疗一定要以线下医院医生给出的个性化方案为准,衷心希望即将试管的朋友,都能顺利完成这段特殊的旅程,早日迎接宝宝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