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中国稀土,31国打算来硬的?欧盟拉上G7壮胆,想让中方撤回稀土出口管制?

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
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10月14日报道,就在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出台后,欧盟联合七国集团(G7)计划共同应对该政策。
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公开表示,欧盟不排除“效仿美国对华采取强硬措施的可能”,并计划与G7成员国尽快召开视频会议,31国将协调行动。
波兰经济发展部部长巴拉诺夫斯基,也警告称“在中方撤回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之前,欧洲将认真对待此事。”
乍一看,31国联手施压的阵仗似乎声势浩大,但其底气究竟来自何处?

G7峰会还邀请了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参加
要知道,中国出台的稀土新规绝非突然之举,而是对美欧长期单边制裁的合理反制。
今年4月,美国推出 “对等关税” 政策,对华加征关税幅度最高达145%,随后又扩大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产品的单边管制,其管制清单已超过3000项。
更值得警惕的是,国家安全部明确警告,部分境外组织通过伪造标签、虚报成分等手段,将中国稀土非法输送至境外军事领域,而美国军方不少武器系统的关键部件,都依赖中国稀土原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公告,对含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及稀土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明确对军事用途申请原则上不许可,民用合规申请则依法审批。

稀土资源
这种精准管控与美国宽泛的 “长臂管辖” 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仅在必要时启用域外管辖,且管控范围清晰,充分考虑了各国民用需求。
西方炒作的所谓 “稀土武器化” 论调,不过是对自身单边制裁的双重标准辩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拉上G7组建31国联盟施压,看似形成了对华包围网,实则暴露了内部难以弥合的矛盾,与难以掩饰的产业软肋。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称“要避免像依赖俄罗斯能源那样依赖中国稀土”,但其负责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却直言,与中国 “脱钩” 不是欧盟企业的选项。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欧委会经贸官员东布罗夫斯基斯
美国的表现则更显矛盾,特朗普曾因中方新规威胁加征100%关税,结果导致美股 “黑色星期五” 三大股指狂泻,1天内蒸发数万亿美元,随后被迫放软语调,称加税 “不一定发生”。
这种政策摇摆背后,是美国本土稀土产业的致命短板——
即便拥有矿山,其分离提纯成本是中国的3倍,本土工厂良品率仅为中国的1/30,加州矿场的矿石仍需运往中国加工。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31国的联合施压,本质上是对全球稀土规则主导权的争夺,而中国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资源输出者,正在从规则的遵守者转变为制定者。

美国总统特朗普
稀土产业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征,从开采到冶炼分离需要多学科技术支撑,中国在萃取剂研发、催化工艺等关键领域形成了专利集群,这种结构性优势,在短期内无法被替代。
因此就目前来看,31国的联合施压,难以撼动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至于这场博弈最终会走向何方?历史已经给出过答案。
此前西方针对中国石墨、锗、镓管制的施压,最终因自身产业受损而不了了之。
此次稀土博弈中,31国联盟内部的利益分歧、替代方案的现实困境,以及中国的技术与规则优势,都决定了施压难以奏效。

欧盟成员国
如今,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稀土作为关键战略资源,其供应链的稳定需要各国共同维护。
中国的稀土管制不是 “封锁”,而是在立规矩;不是 “武器化”,而是在护安全。
31国与其纠结于联合施压,不如坐下来与中国协商对话,在尊重彼此安全利益的基础上构建更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行路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