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广州、西安、南京,变大了!

作者:余飞01 |广州与佛山,曲线“合体”当成都、合肥、长春等省会城市通过行政区划扩大自身版图的时候,广州则通过市场化手
作者:余飞01 | 广州与佛山,曲线“合体”

当成都、合肥、长春等省会城市通过行政区划扩大自身版图的时候,广州则通过市场化手段,一步步将佛山揽入怀中。

根据“广东地理”梳理,目前广州与佛山之间,已经有十几条高铁、城际铁路、地铁相连相通,广佛同城以轨道上的交通为脉络,打造全国绝无仅有的广佛超级城市。

其中串联两座城市的、正在运营中的高铁有4条,城际铁路有4条,普通铁路有1条,地铁有4条,还有1条电车。

此外,还有三条高铁在建设中。有三条城际铁路在建设中,有两条城际铁路在谋划中。

联通广佛的地铁未来还会增加几条。

若时间再拉长一些,往后广佛之间将有几十天轨道交通相连。

环顾全国,广佛同城堪称成功典范。

在全国,可以说,联系如此紧密的城市,没有第二对。

广佛同城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和两座城市之间同根同源的历史大背景,脱离不开。

广佛同城的历史基础深厚且多元,涵盖地理、行政、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两地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从地缘与行政来看,广佛同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边界犬牙交织。

自秦汉以来长期处于同一行政体系,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立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涵盖今广佛全境,隋至清代南海县作为广州府的附廓县,与广州城同城而治长达1300余年,直至1920年南海县城(今广州西关)划入广州市区、县府迁至佛山,清代 “南番顺”(南海、番禺、顺德)的地域概念也基本覆盖广佛核心区域,这种行政隶属的长期稳定性塑造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空间格局。

经济协作上,广佛互补性极强的模式从明清就已形成,当时佛山凭借冶铁、陶瓷、纺织等手工业成为“四大名镇”,“广锅”畅销海内外、石湾陶瓷通过广州十三行远销全球,而广州作为外贸枢纽将佛山产品转口世界并提供原材料和市场,形成“佛山冶炼,广州销售”的产业链。

20世纪初广三铁路、粤汉铁路开通后部分工商业虽迁至广州但“前店后厂”模式仍存。

文化层面,广佛同属广府文化核心区,通用粤语,共享粤剧、醒狮、龙舟等文化符号,如荔湾泮塘与南海盐步的龙舟“契亲”习俗延续591年,清代“南番顺”华侨在海外组建“三邑总会馆”,现代还联合保护粤剧、香云纱等非遗项目。

2024年首届广佛非遗周吸引超10万人次,“得闲饮茶”的生活方式也强化了心理归属感。

这些从秦汉行政一体到明清经济互补,从文化同源到现代交通对接的历史积淀,共同塑造了广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的独特关系,也让广佛同城成为必然,正如《广佛全域同城化 “十四五” 发展规划》所言,两地 “合作源远流长”,历史纽带正推动其从“同城”走向“同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

02 | 西安可效仿

和广佛同城不同的是,西安与咸阳虽然表面上谋求一体化,但西安其实一直想着吞并咸阳。

有人构想出了三分咸阳的思路,将咸阳主城区、泾阳、三原、兴平、礼泉划给西安。如同当年春秋时期三家分晋,2011年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分巢湖一样。

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停留在议论中。2020年,有网友在政府平台留言板,咨询三分咸阳一事,得到中共咸阳市委督查室的回复为:

目前,我们在省市各类会议中未讨论过西安-咸阳行政一体化,所以更无西咸合并时间表。“三分咸阳“的说法,只有个别学者的一家之言,未进入到官方正式文件中。如有变化,我们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西安与咸阳的合并,之所以在民间长久热议,是因为这两座城市,从历史的纵向上看,同根同源,在历史上本就是一座城市。

西安与咸阳在中国历史上出圈,得归功于秦汉两大帝国。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戎狄攻破镐京(西安)时没有诸侯援助,周幽王在战役中丧生,其子周平王被迫将都城东迁洛阳,随行护卫的有郑、晋等诸侯,还有负责给周天子养马的秦人。

秦人因为护送有功,周天子敕封为诸侯国,并将旧都故地封给了秦人。此举,既能达到赏赐功臣的目的,也让秦人帮助周朝,抵挡戎狄入侵。

晋级为诸侯国的秦人,赶走了戎狄,并定都雍城(今宝鸡凤翔区),后来随着秦国实力一步步强大,秦国的国君有了与山东诸国争霸的理想,一步步将都城东迁,秦献公迁都栎阳(今西安东北部的阎良武屯镇)。

秦孝公时期,通过商鞅变法,一扫过去几代人的贫弱,在战国七雄中一跃而起,秦人有了横扫八荒吞并六国的意图。而当时的栎阳已经无法满足秦国的战略野心,于是在渭河以北、九嵕山以南,建立了新的都城,山南水北为阳,新的都城定名咸阳,咸阳就此进入了中国历史。

秦国横扫六国之后,咸阳便是中国的都城。秦国灭亡之后,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胜出,一开始刘邦准备定都洛阳,被一个小人物娄敬劝阻,最终选择了更有安全保障的关中地带。

项羽一把火,将咸阳变成了断垣残壁,刘邦便在这废墟之上,在稍往南的长安县建立起了大汉的宗庙。新的都城便在咸阳残破的行乐宫基础上建立了长乐宫、未央宫,并将咸阳改名新城县,最终将新城县撤销并入长安县。

自此西安继承了咸阳的衣钵,西安与咸阳正式融为一体。换句话说,现在的西安源出咸阳,但咸阳在很长的历史中,成为了西安的一部分。《史记》对汉长安城的描述是:“长安,故咸阳也”。

新中国成立之后,咸阳也一度归属于西安,1984年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构成了如今的格局。

其实,现在扩容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从2022年以来,中央在文件中三令五申要控制中心城市无序扩张、摊大饼。

今年8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到: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文件也明确提到:

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同城化发展,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这恰恰说明了,广佛同城的路线,从一开始就是对的。

西安与咸阳之间的一体化,其实也已经很成熟。

对比来看,广佛之间有十几条轨道交通相连,广州第二机场放在了佛山。

西咸一体化之下,西安的机场位于咸阳市,西安与咸阳之间目前有地铁1号线、地铁14号线相连,未来还有地铁11号线。

西安与咸阳本就是一体,西安应该放弃吞并的执着,效仿广州,专注于市场化运作的一体化模式,未来的西咸一体化会做得更好。

03 | 南京正在效仿

前不久,本号在写南京都市圈的文章中强调过,作为全国首个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成熟度走在了全国前列。

逻辑在于其“轨道上的都市圈即将成型”。

环顾17个获批的都市圈,地铁延伸或对接周边城市最大的莫过于广州都市圈。

广佛同城之下,广佛线(佛山地铁1号线),早在2010年11月3日就开通了运营。之后又有佛山地铁2号线与广州地铁7号线。未来还有广州地铁11号线。

推进了十多年的广佛同城,目前两座城市的地铁,已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广州与肇庆、清远之间也已开通广肇城际。

此外,去年开通的广佛南环城际(佛山西站—番禺站)、佛莞城际(番禺站—东莞西站),与佛肇城际(佛山西站-肇庆站)、莞惠城际(东莞西站-小金口站)对接相连,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呈东西走向的超级“地铁”(地铁化运营)。

其次就是南京都市圈。

南京地铁S6号线延伸到了镇江句容。

起于南京马群站,终至句容站,全长43.7公里,设13座车站(南京段8座,句容段5座)。

今年底将开通的S2号线将延伸到安徽马鞍山。S4号线滁州段已通车,南京段明年开通,S5号线将延伸到扬州,预计明年开通。

2027年连接南京与淮安的宁淮城际铁路将开通。

《2025年南京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其中就专门提到要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包括续建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南京北站综合枢纽及其集疏运体系,协同组建苏皖轨道交通营运公司,推动苏皖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

南京凭一己之力,已将、即将带领周边城市加入地铁大家族。

从基础设施来看,南京到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已开通高铁或城际,实现1小时通达预期目标。

未来两年轨道上的都市圈,南京即将成型,届时通勤时间更短。跟着南哥混,果然好处多多。

南京正在启动南京都市圈2.0的建设规划编制。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在回答时代周报采访时提到,广州都市圈的发展对南京都市圈有借鉴意义。广州和佛山的同城化建设,让两个城市几乎没有边界地融合在一起,其中交通和产业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值得其他都市圈借鉴。

因此,未来的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对接度,可能会向广州都市圈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