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9月7日白露是公是母?早看早准备

处暑的余温还在南方徘徊,早晚却已悄悄攒起一丝凉意——再过几日,便是白露了。这个被古人视作“秋之仲始”的节气,藏着不少关于

处暑的余温还在南方徘徊,早晚却已悄悄攒起一丝凉意——再过几日,便是白露了。这个被古人视作“秋之仲始”的节气,藏着不少关于冷暖的门道,尤其是那句“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至今听来仍觉鲜活。

白露在二十四节气里排第十五位,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从不含糊,阳历总落在9月7日到9日之间,只因天文学上以太阳抵达黄经165度为标志。今年的白露,便在9月7日这天,农历正是七月十六。掐指算来,距此刻不过数日,风里的燥意该慢慢淡了。

老话说“白露身不露”,这可不是随口说说。古籍里写“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意思是此时地面水汽遇冷凝结成露,清晨草丛间、菜叶上沾着的水珠,便是暑气退场的信号。北方人早已有了体会,早晚出门得添件薄衫,而南方或许还在念叨“秋老虎”——但白露一到,哪怕白天再热,夜里也会透出凉,所谓“一夜凉一夜”,正是这节气的脾气。

白露的习俗里,总带着点“贴秋膘”的温柔。福建一带爱剥几颗龙眼,说这天吃龙眼抵得上“一只鸡”,补秋燥;江浙人忙着采白露茶,此时的茶叶经了夏末秋初的沉淀,茶香醇厚却不苦涩;还有些地方酿白露酒,用糯米和高粱发酵,待到重阳开坛,正好暖身。这些细碎的讲究,把节气过成了有滋有味的日子。

最有意思的还是“公白露”与“母白露”的说法。老辈人说,白露也分“性别”,脾气大不相同:若是“公白露”,往后天气会急着转凉,一场秋雨一场寒,用不了多久就得翻出厚衣,所谓“冷飕飕”,是秋凉来得直白;可若是“母白露”,秋老虎就不肯轻易走,晴日里太阳晒得地面发烫,连牛都躲在树荫下喘气,“热死牛”的夸张,藏着对持续高温的无奈。

那怎么分公母?老祖宗传下两种法子。一种看农历入节的日子:单数为阳,是公白露;双数为阴,便是母白露。今年白露在农历七月十六,十六是双数,按这说法,倒像是“母白露”。另一种则看具体入节时间:白天到的是公,夜里到的是母。查今年的节气时刻,9月7日下午4点多太阳正好行至黄经165度,属白天入节,又该算“公白露”。

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藏着古人的观察逻辑:农历单双数关联着对“阴阳”的朴素认知,昼夜之分则更直接对应气温变化——白天入白露,阳气虽减却未衰,降温或许缓些;夜里入白露,阴气渐盛,凉意来得更急。不过无论公母,白露的核心是“转凉”,只是快慢不同。

文娱说

今年这“公母难辨”的白露,或许正暗示着秋凉会来得温柔些:南方的秋老虎可能再晃悠几日,但不会像处暑时那般霸道;北方则会稳步走向清爽。等过了白露,中秋的月就该圆了,到那时风里带桂花香,该是一年里最舒服的时节了。

老祖宗的农谚从不是绝对的预言,却是一代代人看天吃饭的经验——白露的“公母”之说,说到底是提醒我们:该收夏衣,备秋装,笑着等一场不燥不寒的秋了。

感谢阅读文娱纪,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期待与您在文化的世界里再次相遇💕。

评论列表

我本无漪
我本无漪 11
2025-09-07 20:13
中国这么大,怎么可能气温都一样!

随风 回复 09-08 15:47
中原华北地区,

用户10xxx94
用户10xxx94 10
2025-09-09 16:04
瞎扯蛋。
健康是福
健康是福 7
2025-09-09 13:02
中原地区,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四季节气基本上还差距不大。
用户47xxx99
用户47xxx99 3
2025-09-13 18:48
小编你是公的还是母的分的清不?
用户81xxx43
用户81xxx43 2
2025-09-19 05:45
中午12点以前为阳,12点以后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