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朋友来我家,进门第一句话总是:“这房子也太有感觉了吧!”而我会笑着回一句:“都是托我爸妈的福。”
说实话,刚开始父母提出要建一栋新中式风格的自建房时,我心里是打着鼓的。印象中的新中式,总带着那么点老气横秋的味道,红木家具、繁复雕花、深色系搭配,想想就让人觉得压抑。但父母却对传统建筑情有独钟,再加上老家宅基地条件不错,最终就有了这栋三层半、带院子、总面积800多平方的家。
如今入住已有半年,我不得不承认,曾经让我担忧的新中式,竟然越看越顺眼,越住越有味道。
我们的院子不算特别大,但布置得颇为用心。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蜿蜒其间,两侧种着翠竹和冬青。母亲最爱在角落的那小片菜地里忙活,时不时能收获些时令蔬菜。父亲则添置了一套石桌石凳,天气好的傍晚,常与邻居在那儿下棋喝茶。这个院子,成了全家最常聚集的地方,也是我最爱的空间。
走进室内,挑空的客厅瞬间抓住每个人的视线。当初父亲坚持要做挑空设计,我还担心会造成空间浪费。如今看来,这个决定再正确不过。六米多的挑高让整个客厅宽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将院景和阳光一并请入室内。悬挂的吊灯选的是简约的中式风格,不会过于复杂,却在开灯后投射出富有韵味的光影。
家具的选择上,父母听取了年轻人的建议,没有选择过于沉重的红木,而是选用浅色原木为主,搭配棉麻质感的沙发垫和靠枕。墙上挂着的不是传统山水画,而是请当地年轻艺术家创作的现代水墨作品,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时尚感。
我最爱的是二楼的开放式茶书房,整面墙的书柜与飘窗相连。周末午后,我喜欢在这里泡一壶茶,挑一本闲书,偶尔抬头便能透过窗户看到院中的景致和远处的田野。这个空间奇妙地融合了传统书房的宁静与现代设计的舒适,让我这个原本离不开城市的年轻人,也开始享受起乡间的宁静。
如今回想起来,我曾经对新中式的偏见多么片面。真正好的设计,从来不是风格的堆砌,而是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需求巧妙结合。这栋房子之所以让人感到舒适,正是因为它在保留中式美学精髓的同时,并没有牺牲现代人需要的实用与舒适。
父母常说:“房子不在乎大小,重要的是有家的味道。”这栋新中式自建房,或许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它既有着传统中式的韵味与大气,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活力与舒适,更重要的是,这里充满了家的温暖与记忆。
有时候我觉得,不是这栋房子改变了我对新中式的看法,而是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家,能够包容所有看似不兼容的矛盾,最终成为每个人心中最顺眼的风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