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贝壳折戟爱空间到京东闪电生活家:家装行业正经历三重能力大迁徙

贝壳找房是中国领先的房地产服务平台,爱空间是一家互联网家装公司,贝壳在房地产服务领域已经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收购爱空间是为

贝壳找房是中国领先的房地产服务平台,爱空间是一家互联网家装公司,贝壳在房地产服务领域已经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收购爱空间是为了扩展家居装修业务,发展多元化战略,形成闭环服务。

京东是电商行业巨头,生活家是集设计、施工、家具、软装为一体的整体家居企业,覆盖多个城市,定位健康整装。京东收购生活家为了整合供应链和数字化优势,加强在家装行业的布局。

贝壳收购爱空间失败与京东收购生活家成功,反映了中国家装行业在资本整合中的不同命运,背后涉及反垄断监管、战略协同性及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层逻辑。

一、贝壳收购爱空间失败的核心原因

1、反垄断审查的区域市场逻辑

贝壳与爱空间的交易因“可能产生行业垄断风险” 未通过反垄断审批。尽管两者全国市场份额合计不足 2%,但在北京等核心城市,贝壳旗下链家占据二手房交易超 60% 的份额,而爱空间同样以北京为根据地,合并后可能在区域市场形成支配地位。监管部门对 “地域性市场” 的关注成为关键否决因素,这与中国《反垄断法》对 “相关市场” 的动态界定密切相关。

2、整合风险与业务协同不足

贝壳此前已通过链家两次投资爱空间,但家装业务整合难度远超预期。爱空间以标准化整装见长,而贝壳旗下圣都家装更侧重个性化设计,两者业务模式差异导致协同效应有限。此外,贝壳家装业务2024 年营收占比不足两成,显示其仍未突破 “流量转化难” 的行业痛点。

3、交易时机与市场环境变化

收购计划于 2023 年启动时,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家装行业需求疲软。贝壳在2024 年终止交易,或与市场预期转弱、估值分歧扩大有关。

二、京东收购生活家成功的战略逻辑

1、反垄断审批的差异化考量

京东收购生活家在 2025 年 6 月获无条件批准,主要因其业务覆盖更广且市场集中度较低。生活家家居是集设计、施工、家具为一体的整体家居企业,覆盖全国 20 多个城市,与京东的供应链、物流及数字化能力形成互补。监管部门认为其整合不会显著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2、供应链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京东此次收购生活家进一步打通“家居产品销售 + 家装服务” 闭环。生活家的 “德标工程” 和健康整装定位,与京东的品质消费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可共享供应链资源(如京东家电、建材品牌),降低采购成本。

3、行业整合趋势下的卡位竞争

家装行业正从分散走向集中,头部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抢占市场份额。京东此次收购是其继 2019 年进军家装市场后的重要升级,目标直指 “一站式整装服务”。生活家在成都、武汉等城市的直营体系,可帮助京东快速渗透区域市场,与贝壳、阿里等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优势。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1、反垄断监管的行业重塑作用

贝壳收购失败案例表明,监管部门对家装行业的整合持审慎态度,尤其关注区域市场支配地位。未来,类似交易需更注重业务互补性与市场分散度,避免触发反垄断风险。而京东的成功案例则为行业提供了“跨领域协同” 的合规范本。

2、家装行业的数字化与标准化竞赛

贝壳通过“智慧工地”“BIM 报价系统” 推动标准化,爱空间则以 “100% 满意” 口碑战略突围,京东则依托供应链优势实现 “线上下单 + 线下服务” 的无缝衔接。行业竞争焦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与用户体验优化。

3、资本整合的双轨路径

贝壳转向内生增长,通过“被窝整装” 等自有品牌强化控制力;京东则继续外延扩张,近期重启对欧洲家电零售商 Ceconomy AG 的收购谈判,显示其全球化野心。两种路径反映了不同企业的资源禀赋与战略选择。

四、总结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贝壳与京东的不同命运,揭示了家装行业整合的复杂性:反垄断监管的区域化视角、业务协同的实际难度、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

未来,家装行业的竞争将更依赖“流量 + 供应链 + 服务” 的三重综合能力,而资本整合仍将是行业洗牌的关键推手。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合规框架内实现战略协同,将成为破局的核心命题。

本文章是自媒体人李波的原创作品(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