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天问二号59万公里传回地月影像,让质疑者沉默了:被美国骗了?从59万公里地月照到小行星采样:天问二号太空远征

仰望星空时,你可曾想过,从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和月亮,会是什么模样?现在,答案来了,而且是由我们中国的“太空摄影师”从千万

仰望星空时,你可曾想过,从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和月亮,会是什么模样?现在,答案来了,而且是由我们中国的“太空摄影师”从千万公里之外发回的“旅行写真”!

就在7月1日,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拍摄的绝美地月影像图公布!这组照片不仅震撼,还意外地揭开了一个关于“老照片”的谜团,让不少人直呼“原来如此”!

咱中国的这天问二号,自打今年5月29日成功发射升空后,就一直勤勤恳恳地在太空里赶路。现在算算,它已经在轨运行超过33天,跑到离咱地球老家都超过1200万公里了!而且状态倍儿棒,工况良好。

最近,它身上携带的一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你可以理解为它既是用来定位导航的“眼睛”,也是用来拍照的“镜头”,就成功地对准了地球和月球,咔嚓咔嚓来了两张“艺术照”。

这次发布的照片有两张主角:

地球彩照是在探测器距离地球大约59万公里的地方,用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拍下的。为了呈现最美的色彩,地面科学家们可没少下功夫,做了辐射校正,然后把分别捕捉红、绿、蓝三个特定波段光线的图像,精准地配准对齐,再彩色合成,最终才得到了这张色彩斑斓、细节清晰的地球写真。

月球素颜照是在探测器距离月球同样约59万公里时拍摄的。这张是全色图可以理解成高清晰度的黑白照片,同样经过了辐射校正处理,把月球表面的坑坑洼洼、明暗纹理展现得清清楚楚。

重点来了!天问二号发布照片时虽然已经在1200万公里外了,但这两张照片实际上是它一个多月前(5月30日)在约59万公里距离上拍的!

为啥现在才发?因为照片需要时间传回地球,科研人员也需要时间进行精细处理。所以,大家别误会这是从1200万公里外拍的“神作”,那技术难度可是天壤之别。不过,能在59万公里外拍出如此高精度、色彩真实的照片,已经足以证明咱中国航天技术的实力,绝对属于世界顶尖水平!

沉默的真相:中美照片的惊人巧合。

当中国这张清晰的地球写真传回地面时,科学圈和天文爱好者圈子里,不少人突然“沉默”了。为啥?

因为这照片的背景——那深邃的太空,一片漆黑,几乎看不到任何星星!这个景象,瞬间勾起了许多人对一张“历史名照”的回忆和长久以来的质疑: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照片。

最著名的就是那张1968年阿波罗8号任务中,宇航员威廉·安德斯在绕月轨道上拍下的照片。照片里,地球如同一个蓝白相间的“弹珠”,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美得令人窒息。然而,这张照片的背景,同样是一片纯粹的漆黑,看不到星光。

多年来,这张“漆黑背景”的照片成了某些人质疑阿波罗登月真实性的“证据”之一:“太空里不是应该满天繁星吗?为啥背景黑漆漆的?美国是不是在骗人?”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科学家们虽然一再解释(比如相机曝光时间设置、目标亮度与背景星光的巨大差异等原理),但质疑声并未完全平息。

如今,中国天问二号在相似的拍摄距离(约59万公里 vs 阿波罗8号当时的38万公里左右),用先进的科学仪器,拍下了背景同样漆黑的地球照片!这个结果,无异于用最硬核的事实,给当年的阿波罗照片做了最有力的背书。

天问二号的图像处理过程(辐射校正、多波段配准合成)也清晰说明了,这种效果是科学成像的正常结果,并非刻意“抹掉”星星。它和哈勃太空望远镜那些刻意长时间曝光、专门捕捉暗淡星光的深空照片,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拍摄策略”和目的。

所以,真相大白!当年阿波罗计划拍下的“漆黑背景”地球照,是真实的太空景象在特定拍摄条件下的正常呈现。天问二号无意中扮演了一次“历史裁判官”,用最新的科学影像,为几十年前的人类航天壮举做了个漂亮的“验明正身”。这沉默,是质疑被科学事实击碎的沉默,也是对中国航天技术实力无声的赞叹。

看到天问二号都跑到1200万公里外了还在“发朋友圈”,可能有人会问:它跑这么远,到底要去干嘛?拍几张照片就完事了?当然不是!

天问二号肩负着中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的重任。它的首要目标是一颗名为2016HO3的近地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个头不大,但意义非凡。天问二号将用大约2年时间,利用携带的科学仪器,对小行星进行“全身检查”,研究它的地貌形态、物质成分、内部结构,还要精确计算它的轨道力学特性。

高难度采样才是重头戏!天问二号将使用多臂协作式小天体附着取样机器人机械系统。想象一下,一个极其精密的机械手(或手臂组合),要在微重力、目标天体不断翻滚运动的状态下,稳稳地“抱”住或者“钉”在小行星表面,然后执行钻孔或表层取样操作。

这难度,比日本“隼鸟”系列和美国的“奥西里斯-REx”任务使用的“一触即离”式采样方式(短暂接触瞬间抓取)高出一个数量级!这对探测器的自主导航、精确控制、稳定附着能力都是极限挑战。一旦成功,将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世界深空探测领域的顶尖成就。

本次任务的目标是采集至少100克的小行星样品。采样完成后,探测器将踏上归途,预计在采样后大约半年,珍贵的“太空土特产”就能被送回地球,交付给科学家进行深入研究。

但这还不是终点!完成小行星任务后,天问二号并不会退休,它将利用剩余的燃料,开启一段更漫长的旅程——飞向彗星311P/PANSTARRS。这段旅程将耗费长达7年!抵达彗星后,它将开展更深入的探测。算上小行星任务的2年,天问二号的整个“太空马拉松”预计将持续约10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星际远征。

更大的雄心:为火星采样铺路。

天问二号的意义,远不止于小行星和彗星本身。它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隐藏任务”:为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验证关键技术!

火星采样返回,是人类深空探测的“圣杯”之一,技术难度远超月球采样。天问二号任务中涉及的超远距离测控通信、高精度自主导航与控制、复杂小天体附着与采样、长时间深空飞行可靠性保障等关键技术,都是未来天问三号成功实现火星采样返回所必需的。

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左右发射,它将通过两次发射任务,力争在2030年前后,把珍贵的火星岩石和土壤样本带回地球。如果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这将是继月球采样返回后,中国航天乃至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