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纪委放大招了!
为了给踏实干活的干部撑腰,专门出手整治那些恶意举报、诬告陷害的行为。
消息一出来,全网都在讨论,"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这句话,简直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为啥要下狠手治诬告?
因为现在有些举报早就变了味儿。
有人为了报复同事,故意编瞎话。
有人没达到私利目的,就造谣中伤。
甚至有人在社交平台发上百条假消息,就为让干部抬不起头。
这些行为不只是针对个人,更像毒瘤一样腐蚀着公平正义。
山东平度一年查了10起诬告案,2人被判刑,8人被处罚。
云南一个村民在网上发140多条假消息诬告镇村干部,最后被判了9个月。
被诬告的干部更委屈吐露:"每天担心有人来闹事,不明真相的人指指点点,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
那哪些行为算恶意举报?
简单说有这几类。
如明明没这回事儿,偏要编故事中伤人。
又如,自己诉求不合理,就造谣施压。
又如,把举报权当工具乱用。
再如,在网上发假消息带节奏。
甚至为了干扰调查,故意编造别人违纪的事。
要是明知调查结果没问题还继续诬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更要从重处理。
现在全国都在行动,治理诬告有"组合拳"。
多地纪委联合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出台专门规定,从发现线索到查处、惩治形成全链条。
比如山东平度,各部门一起定了《处理恶意不实举报的实施意见》,一年就查了10起。
河南也推出了"十一条措施",拓宽线索来源,更快帮干部正名。
对受了委屈的干部,各地也想了不少办法正名。
有的发书面澄清函,有的在单位会上公开说明,有的通过媒体辟谣。
江苏扬州一位干部被澄清后说:"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以后干工作更有底气!"
当然,举报还是要鼓励的,但得实事求是。
纪委提倡实名举报,会优先办理还严格保密。
要是真不了解情况错告了,只要在一定范围内说清楚就行,不会冤枉人。
但要是故意诬告,认定标准很严,得地市级以上纪委批准才行。
尤其是冒用别人名义、手段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肯定会从重罚。
说白了,治理诬告不是不让大家监督,而是让监督更规范。
现在各地联手发力,那些想靠诬告整人的,没市场了。
踏实干活的干部,终于能甩开膀子干了。
就像湖北某县纪委工作人员说的:"要让诬告者无处藏身,让干事的人放下包袱。"
这场给干部"撑腰"的行动,正在全国掀起一股清风——以后,实干者说话更硬气,干事创业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