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半途而废的感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都希望对方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去爱自己,大到品味的契合与精神世界的共鸣,小到如何处理我们的各种情绪。
三体里有句话:大部分人的爱情对象也只是存在于想象里,只是他们所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他,而只是想象中的他,现实中的他只是他们创造梦中情人的一个模板,他们迟早会发现梦中情人与模板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他们就会走到一起,无法适应就分开,就这么简单。
我以前也认为,一段感情开始厌倦了就是要结束了。直到最近才知道:当你感觉爱开始变淡的时候,真正的爱其实才开始浮现。当然,我可以选择放弃掉,然后去寻找又一个新鲜的爱。但代价就是,我永远逃不过新鲜的s循环。
对感情和生活进行想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我们惯于把对方脑补和幻想成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在这种感觉中沉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关系的递进,理想化的滤镜逐渐被去除,面对越来越真实的人问题也随之开始接踵而至:"这个人可能不够好","他的爱可能差点意思"。
但这就是具体的人,他本来就跟我想象的不一样。真实的关系里就是没有那么多品味的契合与精神世界的共鸣,真实的人就是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瑕疵和问题。
我们所爱的,只是一个影子,一个载体,承载着对理想的投射。爱的只是对方带给我的感觉和思想。但这些抽象的情感与他无关。一切都不过是自己的想象和对主观世界的反应罢了。
一段长久的关系必然需要跨过真实抗拒的那部分,如果只是把对方当做理想的客体陷入自我感动的浪漫叙事里,那这段感情注定会很脆弱,也无法顺利的享受情感体验。
亲密关系不能够仅仅依靠直觉和本能,还需要让爱落地到彼此的感受里。任何情感都需要经营,需要学习,需要行动跟建设,需要共情与协同。它考验着一个人的全方位的心智水平和情感功能。
只有不再依靠想象力,才能够拥有谈一段健康恋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