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成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
整个过程是一定会进MBA案例库的。
很多人会问到底一开始的冲突,谁应该负这个责任,客观的来讲,没有谁能够负这个责任。
因为这个案例是没有先例的。
这是一个传统教培企业,被流量盘活了之后,身体已经转型成功,但是脑子还没转过来的案例。
新东方也好,东方甄选也好,在这一年里股价全部上来了,这样赤裸裸的事实,也没有让他们脑子反应过来。没反应过来公司已经变成了一个新型企业,没反应过来公司的一切都需要完全跟着市场转型。
没反应过来的第一个典型反应就是,老俞,集团董事长,今天采访这个,明天采访那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文人情怀里,就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主业已经起来了。
再比喻一下吧,一个到处兼职做副业的外科医生,他的心思能在手术台上吗?如果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并且已经蓬勃发展,他是绝对不可能离开这个主战场的。就算东方甄选已经做起来了,他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教培是自己的主业,主业萎缩了,钱也挣够了,过点自己的小日子吧。
没反应过来的第2个典型就是小孙,言谈之间还尽是企业领导的威权,这个也分析过,大家也批判得很多,就不再细说了。
总之脑子没转过来,身体就算受了很多的好处,嘴上也不承认的。
这和李佳琦美one不一样,后者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要做流量的,做媒体的。所以主播的地位完全不一样。而恰恰新东方以前太成功了,老俞有太多的以前的固有经验了,以至于就算意识到可能对员工要有一些改变,也基本没有行动力。
这和罗永浩时代也不一样。罗永浩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老师,最多同时服务几百个学生,所以很难因为他个人才华的突出,就以自己的流量,代替资本成为合伙人。就算他再有才华,负气出走,对新东方的打击也就那么大。老俞不是不精明的,嘴上说着惋惜,却并不挽留,就是事实上,其实他已经给了名师一个定价。
但现在小董的时代不一样。
时代发展了,他可以服务的人是无上限的,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我并不是赞美这种模式,我也不喜欢,但是一定要看到这个转变。失去一个大IP,对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一开始看这是一个重大的管理事故,但是等到他们都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出喜剧。
闲云野鹤一样的老俞,归位了,这对企业对股民都是好事。他终于意识到我的企业转型成功了。
一个伟大的企业肯定要经历无数转型。
当年我们经常拿IBM举例,它最开始的产品和现在的产品,它最开始的市场和人群和现在的市场和人群,都已经截然不同了。后来的苹果,现在的华为,也一样的在经历着这样的转型。
老俞的人品是过硬的,他企业的转型,属于老天爷喂了饭吃,就希望他老老实实把这饭吃下去了。
老俞本人应该是非常高兴。
处理危机的时候确实有点尴尬,一个能从底层无数次翻身的人,并不害怕承担这些尴尬。他是有点兴奋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大网红”,他是认识到的,而且反应速度非常快。也按照我当时的设想,他一定会连续紧密的捆绑小董,把自己的IP继续加强,也解决他的安全感终极之问,“员工走了怎么办”。
这个案例是会给无数传统企业以灵感的。
我们看今天学而思就开始给橙橙提高待遇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效仿。大家不用担心小董的待遇,时代不一样了。以后还有无数的传统企业,要在流量时代转型,那这一个都是一定要研究的案例。
流量市场慢慢的在改组以前所有的市场。
我们广州本地就有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做房产流量的博主,本身是没有什么资源的,他开了一家地产中介店,从网络不限地域引流,刚刚开业就成了这家中介连锁店的前三。这就是流量的力量。新一代的顾客,会从新的途径过来。
市场变,组织架构变,服务变,话事权也变。真正有市场能力的人,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服从资本的话事人,而有了议价的权利。
真正有才华,有追求,有人格魅力的年轻人,不需要再屈从以前老一派的模式,听人训斥点头哈腰,敬酒点烟,就算这些不能完全消灭,至少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选择。
才华可以入股,人格魅力可以入股,流量可以入股,那就会瓦解只有资本和权威才能说话的旧世界,我特别乐见各种逆袭的发生。那一定是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