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老人带娃什么体验?
王老师是我们育儿群的宝藏,她是一名退休老师,丈夫哈工大毕业,是公务员,儿子儿媳都在北京央企工作。她自己明明已经有专业丰富的教育经验,却在孙子(孙女)还没出生前就开始一边提前研究新的育儿资源和方法,一边跟我们分享,特别豁达有智慧。以下是她的分享:
一、从儿子一路的成长来讲
1、尽早启蒙,随时随地都可以,任何时候都不晚
我最大的遗憾是对儿子的英语启蒙没做好,孩子幼儿园时我在展销会买了两箱磁带和光碟,四千多块钱,1998 年算是比较大的开销,被山东大汉无情的退货了。那时英语地位不像现在这么高,也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初中开始英语一直在补课的路上,也许不退货也得补课。大学考四级新东方补课,六级补了一次大课没过,又一对一,出国留学雅思一次小课,还有一对一。花费了很大时间和精力也难追上去。所以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都要尽早启蒙,浑然天成,事半功倍,寓教于乐,将启蒙融入成长中性价比较高,基础很重要。
还有一件遗憾的事情是,孩子小学二年级时老师的批评打击,让他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由于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好,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他不学数学,不做数学作业,好说歹说都没用,打了骂了也没用,油盐不进。
三年级我单独找到他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不管成绩如何,只要能激发他的兴趣就行,可收效甚微。老师批评他也那样,鼓励他也那样,老师下班都领回自己家,也依旧没什么变 化。我也哭过却没有放弃,帮助他从加减法开始学,考试前我说:儿子, 别的题不会可以空着咱不做,你只要把计算题全部做对就是最棒的! 就这样一点一滴重拾信心,慢慢的看到了一点希望,接下来的小学三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啊挪啊,终于小升初数学考了 58 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知足了,期间的过程很辛苦,也十分考验人,可当时真的不知道有一天他可以参加数学国家级比赛,获得二等奖,孕育比结果更重要。
2、细致入微的观察挖掘兴趣爱好
从观察孩子的兴趣入手,找到切入点。孩子进入小学开始,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不管是数学的应用题, 还是其他学科,理解到位了做起来就容易一些,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基本就没问题。男孩子在这方面发育比女孩慢一些,父母根据实际情况好好引导,从看图认字,阅读开始吧!总有一种方法会打开孩子对看书的兴趣,我家孩子不喜欢看书,突然有一天他把家里的读者全部翻到 32 页边看边笑,当时我兴奋的去书亭买了很多本漫画,和他喜欢的军事武器,这类杂志一直陪伴他到大学。
3、接受孩子的平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做最好的自己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完美的,接受孩子的平凡,不和同事孩子比成绩。我们初中老师的孩子都特别优秀,我儿子属于中上游,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很少打听别人孩子多少分,问了徒增烦恼影响情绪。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咱和自己比进步,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教训,不放弃努力,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结果,day day up!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尽量不要天天唠叨他的学习,不能急不能来气,有问题心平气和的谈,有一说一不翻旧账。
4、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
为了孩子,我从电视大学调入初中,成为单位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每天早晨我都会去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那里,说说孩子的作业出现了哪些问题,希望老师上课帮忙解决一下。大家也都知道我这个奇葩,不管别人议论也好,笑话也罢,我都没有退缩放弃,不看一时的胜负,拉长了看,我坚信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坚信我的孩子不会差, 到初四时成效出来了,内驱力激发出来基本没啥问题了。到了高中他 说自己是男一号,同事也觉得这人挺了不起的。
5、专业、兴趣和工作能够一致是人生一大乐事
大学走向社会,无论专业还是找工作,多和亲朋好友交流,掌握专业和行业信息。当时为了给孩子报志愿我研究了一年多,写了好几 本分析报告,如果有人脉,能利用好会少走弯路,尊重孩子的兴趣但不放任。大学的学生会让人褒贬不一,但这是一个允许试错的平台, 确实让他成长很快,学生会主席的社交范围也比较广,拥有了很多良 师益友,成为他人生宝贵的财富。
二、从教师的角度
1、培养孩子说话逻辑
我们在启蒙教育的同时,平时也注重一下孩子和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不是话多的那种,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有的学生话很多,却真的抓不到重点,回答问题比较啰嗦,说半天也答不到点子上, 喜欢插话。有的学生话少却能抓住重点,这里因素比较多,平时注意 引导,大多学霸不仅成绩好,情商高,说话也有逻辑。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上学后交友要慎重,多和家庭教育好,三观正,心地善良的人在一起,这应该是我们人生始终坚持的原则。
2、让孩子晓得有困难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咱们群里基本都是幼儿,这个时期在孩子面前不要把老师妖魔化, 也别神仙化,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而不是怕老师,不在孩子面前讲老师的坏话,甚至骂老师。孩子需要明白老师照顾的学生多比较忙,讲课或者处理问题难免出错,也会和父母一样会生气,会发火,但是一 定让孩子明白在学校遇到任何想不通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委屈啦,和小朋友吵架了受欺负等等,都能及时和父母讲,也能大胆寻求老师的帮助,和父母老师表达清楚,及时发现,及时止损。
我们看到网络上有的孩子受到霸凌等情形,其实每一个学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也有很多不知道的情况发生,我们无法预 测雨滴会打落在哪里,只能撑起雨伞尽早了解情况,避免发生伤害。 父母始终是孩子最信赖最可靠的守护者,生活中细致观察,感受孩子每天的情绪,及时发现问题不能大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受到关注。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国外名校和清北,做孩子的倾听者是幸福的,不要一直盯着孩子的学习,做到宽容,适度,和谐,守护自己的孩子, 陪伴他成长才是我们的责任。每一棵小树都会尽力生长,每一棵长大的小树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父母只需要尽力去帮助,去支持,去关 爱,去肯定,去保护孩子。还有一点就是正确对待老师和他人的告状, 不能听风就是雨,冷静分析原因和审视问题,就像别人夸孩子一样, 自己心里有数。
3、家长要注重和老师交流沟通
怎样和老师老师交流沟通,打个形象的比方吧,用和医生沟通交流的态度和方法,就差不多没啥问题。我们回想一下和医生交流的时候, 情绪往往表现比较平和,说话也是和风细雨或者急切,但不会很强硬, 也很少当面质疑和审视,也不会推卸责任给医生。但是和老师往往就发生比较微妙的情形,交流沟通时不知不觉的,语气啊,声调啊就发生变化了,这时往往自己还不如不觉,还觉得自己态度很好。
我们要有一个认知,就是不要觉得老师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不是个体,而且是按着葫芦起来瓢的这么一个群体,管理上千人千面,不可能统一标准。你管理一个两个难度都那么大,想象一下老师的难度系数,尽量体谅不扣帽子,也尽量不要和老师发生矛盾,后果大不了老师不管你。当然这也要根据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况,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按照一个标准。
4、有一句话不知道这里说是否合适,如果有啃指甲的习惯尽量改, 生理方面我不懂,但是上课啃指甲的孩子往往精力不集中,有时真的是沉浸式,非常忘我的啃,根本没有认真听课。这里说了大家见谅
三、从婆婆的角度
我经常说儿子不用太孝顺了,孝顺的孩子太辛苦,简单问候关心就行,要支持父母珍惜当下享受生活。每个人到了晚年都是一场血雨 腥风,再孝顺的孩子也会疲惫,也会束手无策,也只能任由他去了。 再怎么不好的婆媳关系,儿子永远不可能扔掉父母不管,着急扒拉的想方设法把老公从他妈妈那里剥离,没用的。时间和生活会让他慢慢 的去倾斜去平衡,只要不影响大局,就别追毛求疵,说句实话当婆婆有时也是出力不讨好,真的挺不容易的。
生活是经年累月,油盐酱醋, 鸡毛蒜皮,恋爱是短暂的,生活是长久的,只要彼此能够迁就和包容, 互相珍惜,相互照顾已经很不错了。年轻夫妻吵架,很多时候是因为婆家、老公和自己这样一个三角关系,才丛生了很多矛盾,其实我们放过婆婆,就是放过老公,放过自己。不用太较真,对错都是一念之间。
夫妻认识之前,各自生活的几十年里,是有烙印的,里面真没有彼此,都有走不进也抹不去的情感,互相不要想着改变,只能影响。对于原生家庭他想做你认同就支持,不认同就不要管,越阻止老公越 要干,我们拿出真心对他和家人,婆婆熬到了这把年纪也是老狐狸了, 儿媳妇的想法都清楚,只是每个婆婆的心态不一样罢了,彼此相遇也是一场缘分,尽心尽力就好。 家常话写下了我的真诚,也感谢大家带给我的新理念,新眼界,新视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