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烧给死人的吗?2016年,巴黎设计展竟将中国的祭品拿来展览,引得质疑无数。不料外国人看完后的反应亮了。 纸扎,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工艺,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或许很多人对它还存有距离,甚至避讳—毕竟,它与白事相关,与“阴间”相关。 但是,当它登上国际舞台后,外国观众为之惊叹不已:原来中国人对死亡,竟怀有如此浪漫与温情。 说起纸扎,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当时,人们相信事死如事生,对死后世界的幻想中,已有给往生者准备物品的习俗。他们相信,生者可以通过烧纸扎,将衣食住行等物品转达到已故亲人的那个世界。 于是,逐渐形成了纸扎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 纸扎的制作极其讲究,要选用特定的宣纸或竹纸,上好的胶粘剂。师傅们用剪刀、小刀、铁丝等工具,仿真生活中的一切物件,比如房屋、交通工具、餐具、甚至宫殿庙宇。 这些纸扎既精美又实用,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精心制作的纸扎,最终要焚毁了,随白烟腾空,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这其中,饱含了中国人那种独特的死生观念。 然而,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功利的社会,这门古老的手艺渐渐被遗忘,台湾百年老店“新兴糊纸店”便面临如此窘境。 这是一家源远流长的传统纸扎作坊,已传承到第三代店主张徐沛。张徐沛从小酷爱这门手艺,曾跟随父辈学习制作流程,也深知这其中的人情味。他的祖父高龄九十岁时,还在店里坚持制作,而他自己,为了完全掌握手感与尺寸,单是学着劈制竹篾就用了两三年时间。 然而,浮躁的社会氛围让他这门传统手艺日见衰落,生意越来越差,张徐沛不得不四处打工,勉强维持店面。 好在,在这门技艺濒临消失之际,一场国际机遇为其带来了转机。 2016年,张徐沛受邀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设计展,起初,他对展示自己的不吉利纸扎产品心存顾虑。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世界对这一中国传统看法大为刷新,精美的纸扎作品不但深受欧美观众欢迎,更被各类博物馆争相收藏。 就算人已经去世,还会为他准备这么漂亮的东西,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想法真是太浪漫了。外国人这样赞叹道。 没错,我们的先人为纸扎注入了太多对亲人的思念,一个个凝结心血的作品,承载了太多不舍。这正是纸扎的意义所在,它远不仅仅是一种祭祀用品或工艺品。 通过千百年的延续闪烁,它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情感的桥梁,连接着人世间的温暖。正如主办方所说:这是文化累积出的绝美工艺。
这不是烧给死人的吗?2016年,巴黎设计展竟将中国的祭品拿来展览,引得质疑无数。
欧米电影
2023-12-11 14:11:06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