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用医学概念忽悠大众有些概念目前只存在于基础科研阶段,这些概念绝大多数时候没有

访云评健康 2023-11-07 09:14:01

警惕用医学概念忽悠大众

有些概念目前只存在于基础科研阶段,这些概念绝大多数时候没有证据可以治病救人或对人体有益,但不断被拿来炒作卖书或卖保健品,忽悠大众,比如酸碱性、自由基、免疫力、微量元素、肠道菌群,等等。

比如有一本书就是这样的,叫做肠脑联系《The Mind Gut Connection》。作者常用的方式是引用体外或小老鼠的研究,但让读者以为对人体也是同样效果,然后举一个病人为例,说他给这个病人吃了益生菌,病情就好了。

这里面至少有三层问题:

1,体外/动物试验的结果不等于人体试验的结果。

2,个例听起来让人很激动,但个例永远不能证明医学问题。

3,根据医学共识,益生菌只对很少的几个情形有效。

美国胃肠病协会 2020年发表的《关于益生菌在胃肠道疾病管理中作用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只有三种情形下某些特殊的益生菌组合可能有点用:早产儿、患有储袋炎、和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但即使这样,证据等级也比较低,最近美国还有一个早产儿因服用益生菌导致死亡的事件。

美国和加拿大最近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没有发现益生菌对治疗腹泻有效。

那为什么一方面人体的很多疾病和肠道菌群可能有关,一方面吃益生菌其实没用呢?

因为一:人体的细菌太复杂,到底给什么菌株给多少才有效还不知道。

二:吃下去的益生菌很难在肠子里定植,就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益生菌也是穿肠而过,很难留下痕迹。

所以,益生菌对健康人没发现有好处,现在市面上有关肠道的书,几乎都是夸大炒作的。最近还有一本宣传通过肠道菌群防新冠的书呢。

类似的书还有很多,推广某种饮食的Autoimmune Fix,宣传镁的The Magnesium Miracle,《大脑食物》,等等。

这些书为什么畅销呢?常常是因为这些书用一些概念或名词忽悠大众,或者推荐的方法和主流医学不一样,让人觉得有捷径、可以多快好省。

有的朋友说,我只是想多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看看这些书可能无妨吧。嗯,读书就像吃饭,你为什么要选有杂质发霉的低质粮食呢?为什么不挑优质粮食呢?

通常这些作者可能是国外的医生,也引用了参考文献,在一些专业协会中也被支持,很容易蛊惑大众。

但是医学问题不能听个别人的,哪怕他出版了一本或几本书。对普通人来说,听取专业医学机构的共识,是最不容易上当的办法。

#我的防护手册#

0 阅读:28
访云评健康

访云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