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种植的全程管理中,收获前的准备工作对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纱网袋整理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进行纱网袋整理,能够有效促进玉米果穗的干燥、防止霉变和虫害,为后续的储存和销售奠定良好基础。
一、纱网袋的选择与准备
(一)材质考量
制作纱网袋的材料通常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聚乙烯材质的纱网袋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腐蚀性,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户外环境,不易因风吹日晒而破损;聚丙烯材质的纱网袋则强度较高,更加结实耐用,承受较重玉米果穗时也不易破裂。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成本、使用环境以及玉米的实际产量等因素。若种植规模较大,对纱网袋需求量多,成本因素就较为关键;若当地气候条件恶劣,如风力较大、降雨频繁,就应优先选择耐腐蚀、强度高的材质 。
(二)规格适配
纱网袋规格多样,常见的有50cm×80cm、55cm×80cm、60cm×90cm等 。网眼大小也分为大、中、小不同型号。在挑选规格时,要充分结合玉米果穗的实际情况。对于穗长较长、穗粗较粗的玉米品种,应选择尺寸较大的纱网袋,以确保果穗能够顺利装入,且在袋内有足够的空间,利于通风透气;对于收割时水分含量高、脱水困难的玉米品种,为了加速干燥,防止内部湿度过大导致霉变,宜选用网眼较大的纱网袋,这样能提高空气流通速度,促进水分蒸发 。同时,还要考虑种子穗轴的粗细和长短,避免果穗从网眼中滑出 。
(三)数量预估
准确预估所需纱网袋的数量十分重要。这需要种植户根据玉米的种植面积、亩产量以及单穗重量等数据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可以先对部分地块的玉米进行抽样称重,得出平均单穗重量,再结合预计的总产量,从而较为准确地估算出所需纱网袋的数量 。准备纱网袋时要适当多预留一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纱网袋破损、玉米产量超出预期等 。
二、纱网袋整理的操作流程
(一)田间收割与装袋
当玉米进入蜡熟末期,便是进行收割装袋的最佳时机 。此时,玉米籽粒已经基本成熟,含水量适中,既能保证产量,又便于后续的干燥处理。在收割过程中,要边割倒玉米植株,边剥去果穗的苞叶,然后及时将果穗装入纱网袋 。装袋时,需注意不要将纱网袋装满,一般装入网袋总容积的70% - 80%即可 。这样能使果穗在袋内保持松动,空气可以自由流通,有助于水分均匀散发,避免因局部湿度过高而引发霉变 。
(二)合理放置与码垛
装袋后的玉米纱网袋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位置 。可以选择将其放置在通风的墙头、悬吊在木杆上,或者搭架放置 。搭架时,要挑选通风向阳的地方,架面要呈网状结构,距离地面30厘米以上,且采用干燥不易吸水的材料搭建 ,这样能有效避免底部的纱网袋受潮。若采用码垛方式,垛与垛之间要保持60厘米左右的距离,以便空气流通 。同时,底部的纱网袋要用木板或者砖头衬垫,进一步隔绝地面湿气 。
(三)适时倒动与检查
在玉米果穗晾晒期间,要适时对纱网袋进行倒动 。一般每3 - 5天倒动一次,将底部的纱网袋与上部的纱网袋交换位置,使果穗的各个部位都能充分接触空气,实现均匀降水 。倒动过程中,要仔细检查纱网袋是否有破损,若发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防止果穗掉落 。还要留意玉米果穗是否出现霉变、虫害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
三、纱网袋整理的注意事项
(一)防雨防潮
在玉米收获前,天气变化难以预测,因此要提前备好防雨防潮设施 。如遇雨雪天气,应及时用塑料薄膜或塑料彩条布对纱网袋进行覆盖,防止雨水淋湿玉米果穗,增加其含水量,导致霉变 。雨过天晴后,要及时揭开覆盖物,让果穗继续通风晾晒 。
(二)防鼠防虫
鼠害和虫害会对玉米造成严重损失。为防止鼠害,可在纱网袋周围设置一些防鼠设施,如投放鼠药、安装鼠夹等,但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畜造成伤害 。对于虫害,可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物理防治可在纱网袋表面设置防虫网,阻挡害虫侵入;生物防治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三)保证果穗净度
在装袋前,务必剔除干净玉米苞皮、花丝和杂物 。这些杂质不仅会影响果穗的通风、透光和透气,还可能滋生细菌和害虫,对玉米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确保装入纱网袋的玉米果穗干净整洁 。
玉米收获前的纱网袋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程,从纱网袋的选择、准备,到具体的操作流程,再到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每一步都紧密相连,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种植户只有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纱网袋整理,才能为玉米的丰收保驾护航,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