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问我,那些“修成正果”的婚外情,最后都过得好吗?
我想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年,一位读者在私信里和我聊了他在婚外情中的经历。
他说,自己现在的这段婚姻,曾经是他拼了命才争取来的。五年前,他和现任妻子在各自都有家庭的情况下相遇,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在一起,他们不惜伤害原来的配偶,抛弃原有的家庭,硬是离婚重组了。
“那时候觉得,这才是真爱,值得付出一切。”他给我发来了一个苦笑的表情。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残酷。再婚两年后,他便开始陷入无尽的痛苦和自责。
因为现任妻子变得越来越暴躁,一点小事就能大发脾气。逢年过节,她总是找理由去前夫那里看孩子,而且一去就是大半天。
更让他难受的是,他怀疑妻子又和别的男人暧昧不清。每次质问,只会让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后来,她对他越来越冷淡,连带着对他和前妻的孩子也经常挑刺责骂。
“我常常想起前妻,”他说,“想起她的温柔体贴。早知道再婚生活是这样,当初何必要背叛?”
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婚外情,在现实中渐渐褪色,只剩下无尽的懊悔。

02
朋友曾经告诉过我她一个同事的故事,我们暂且称她为小艺。
小艺在工作最低谷时认识了成熟稳重的老陈。老陈特别会哄人开心,总是在小艺需要时出现。他常说,自己和妻子早已没有感情,只是为了孩子在维持婚姻。
身边的朋友都劝小艺:“别相信有家室男人的鬼话。”可小艺听不进去,她觉得老陈不一样,他们是真心相爱的。
直到老陈的妻子发现他们的关系,坚决提出离婚。老陈离完婚对小艺说:“我放弃了整个家庭选择你,你该明白你对我有多重要。”
后来,他们结婚了,小艺以为这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开始。
然而五年过去,曾经光彩照人的小艺像变了个人,眼里的光消失了。老陈也不再是那个温柔体贴的情人,他变得暴躁易怒,还迷上了赌博,经常深夜不归。
最让小艺心痛的是,在她怀孕期间,老陈竟然和她最要好的朋友走在了一起。
“我以为他是真心爱我的,没想到他的爱根本就不长久。”小艺对朋友哭诉。
一个能抛弃结发妻子和亲生骨肉的人,你真的相信他会为你改变本性吗?

03
这让我想起民国时期的一段往事。
1928年,文坛才女曹佩声与诗人胡适相识相知。尽管胡适已有家室,两人却陷入热恋。
曹佩声不顾世俗眼光,毅然与胡适在一起。胡适也决心离婚,与这位红颜知己共度余生。
然而真正生活在一起后,激情渐渐消退。胡适常常沉浸在愧疚中,对前妻和孩子的思念让他无法全心全意对待新感情。
最终,这段曾闹得满城风雨的恋情,还是在六年后画上了句号。
曹佩声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爱情在冲破枷锁时最为炽烈,却在平凡日子里逐渐熄灭。”
太多的婚外情都是如此,男人迷恋的往往不是那个女人本身,而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爱情。他以为这段感情能拯救他于平淡乏味的婚姻,却不知道那只是自己编织的美梦。
等真正生活在一起,才发现眼前的这个女人和其他女人并无不同,甚至还有更多自己未曾发现的缺陷。
所以说,婚外情中的两个人很少建立在真正的了解之上,更多是一时激情和幻想。

04
失去的总是最珍贵。当原配变成前妻,当原来的家庭破碎,人们才会想起曾经拥有的好。这种遗憾和愧疚,往往会成为新关系中无法逾越的障碍。
我认识一位婚姻顾问,她说在二十年的工作中,见过太多以婚外情开始的婚姻。“这些婚姻的离婚率远超普通婚姻,”她说,“因为他们既要面对普通婚姻的问题,还要额外背负信任危机和愧疚感。”
她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既要清理过去的残骸,又要打好新的地基,难度可想而知。”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人性如此,总觉得未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却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珍惜当下,守护已经拥有的美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段婚外情能真正持续一辈子。能够白头偕老的,是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婚姻:平淡,平静,平常,却能在风雨来临时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林语堂先生点明:“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夫妻彼此迁就和习惯的结果,就像一双旧鞋,穿久了便变得合脚。”
恰如一位读者在给我的信中所写:“我和丈夫也经历过七年之痒,曾经觉得生活乏味,彼此厌倦。但当我们选择坚持,一起努力修复关系后,发现原来最珍贵的一直在身边。现在我们结婚十五年,感情比年轻时更加深厚。”
人生苦短,不要被一时的冲动蒙蔽双眼。惟愿我们都能学会珍惜,在流年时光中,寻得那份恬淡安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