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曹植与佛教的渊源,在东阿鱼山创制梵呗,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开端!

曹植的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曹植文采飞扬,南朝诗人谢灵运称赞他“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也因为才华,曹操差点选定

曹植的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曹植文采飞扬,南朝诗人谢灵运称赞他“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也因为才华,曹操差点选定曹植作为继承人。夺嫡失败后,曹植多次被迫迁徙封地。但曹植与佛教,却因此有了一段渊源。

曹植的一生

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之子,曹丕同母弟弟,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而失宠。

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打压,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

公元221年,曹植被贬为安乡侯,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229年,曹叡徙封叔叔曹植到东阿,232年该封陈王,同年郁郁死于壮年(41岁)。正是在东阿,曹植与佛教产生了一段神奇的渊源。

曹植创制梵呗

陈思王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岩岫里有诵经声,清遒深亮,远谷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衿祗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梵唱皆植依擬所造。——《异苑》

据《异苑》及其他史料记载,曹植在东阿的时候,曾经登临东阿县城西南的鱼山。忽然听闻天上山间有诵读佛经的声音,清遒深亮,远谷流响,肃然感觉非常有灵气。于是恭敬聆听,并跟着唱和。现在诵读佛经的梵唱,都是当年曹植所创制的。

梵呗(fàn bài),古时又称“鱼山”,是“鱼山梵”或“鱼山呗”的简称,是民族传统音乐范畴。因三国时魏陈思王曹植在鱼山闻梵制呗,始创梵呗而著名。自此,中国佛教有了梵呗的流行。

礼乐是中华文明的代名词,梵呗是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立于礼、成于乐”,梵是礼更是道,呗是乐更是德。梵,清净、止断、如礼如法之道;呗,歌赞、供养、和雅称叹之德。

梵呗是口传心授的觉音“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声学科,通过音声建立法界音声海。梵呗是中国人发展构建佛教思想而形成独特佛教理论音声自性法门,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典范成功案例,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开端,为中国声韵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既通般遮之瑞响,有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太子瑞应本起》始著《太子颂》(今浴佛赞)而“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传为后式有六契的“鱼山梵”或“鱼山呗”。

后世简称“梵呗”,现全称“鱼山梵呗” 。等同印度声明学的中国汉化念经体系,也是解决汉梵“单奇”、“重复”唱诵的体系,是中国化梵呗标准原声的简称。历史以来鱼山成为正宗梵呗标准的代名词。

自陈思王曹植始创梵呗,支谦、康僧会、觅历、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陆续发展和提倡梵呗,开始尝试进一步用中国民间乐曲另创新声改编佛曲,使古印度的声明音乐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梵呗从此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兴盛至今。

曹植被徙封到东阿,是曹丕、曹叡父子打压诸侯王的措施之一,没想到无心之举,居然促成了曹植创制梵呗,实在是非常传奇的一段经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百家说史#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