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介休,古老的建筑星罗棋布,每一座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介休五岳庙便是其中一颗神秘而迷人的明珠。它作为第六批国保单位,却如同一位深居简出的隐者,成为介休为数不多不对外开放的国保单位之一。这份不轻易示人的姿态,反而勾起了人们无尽的好奇心,让人愈发渴望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其中隐藏的琉璃之美与建筑奥秘。
尽管无法踏入五岳庙的大门,但仅仅是墙头不经意露出的琉璃构件,便已峥嵘乍泄,令人惊艳异常。那些琉璃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庆幸的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探索的大门——借助无人机,我们得以突破空间的限制,俯瞰五岳庙的全貌,看清它独特的建筑格局和整体风格,一窥这座神秘庙宇的真容。
五岳庙坐北朝南,是一座规整的二进院落。临街而立的是一座砖砌影壁,它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影壁的须弥座沉稳而庄重,仿佛扎根于这片土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顶部采用仿木构结构样式,单檐歇山顶的造型优雅而大气,覆以黄蓝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脊部的龙形浮雕更是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为这座影壁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威严。影壁所嵌壁心,前面是二龙戏珠的图案,两条巨龙张牙舞爪,在云雾中追逐着龙珠,仿佛在演绎一场惊心动魄的神话;后面则是五个麒麟,麒麟作为祥瑞之兽,姿态各异,或昂首,或低伏,寓意着吉祥如意、国泰民安。这些精美的雕刻,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
影壁后不足两米,一座融合山门、戏楼为一体的海蜃楼拔地而起。这座建筑堪称五岳庙的一大奇观,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低矮的五间石砌窑洞,虽不起眼,却是人们进出庙宇的必经之路,肩负着山门的重要职责。上层为戏楼,其结构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整体为单檐歇山顶,向北出单檐卷棚歇山顶抱厦,两边乐池部分为十字歇山顶,各种建筑形式巧妙融合,和谐共生。海蜃楼覆盖着黄蓝绿三色琉璃瓦,色彩斑斓,宛如梦幻中的仙境。抱厦中心部位用黄琉璃做成方胜图案,精致典雅,寓意着吉祥美好。屋顶上,龙珠、宝阁、鸱尾、仙人、瑞兽、垂兽、戗兽、套兽等琉璃构件一应俱全,它们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绝伦,每一件都仿佛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站在远处眺望,这座海蜃楼宛如一座从神话中走来的宫殿,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穿过海蜃楼,便进入了狭长的庭院。庭院两侧的配殿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庭院尽头,献殿和大殿紧密相连,虽各自独立,却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献殿为单檐卷棚歇山顶,通过竖向卷棚顶连接单檐歇山顶抱厦,整体平面呈凸字形,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在其他庙宇中并不多见。献殿后的大殿是硬山顶建筑,虽外观朴实无华,但据资料记载,殿内曾有二龙戏珠悬塑,虽如今神像已不复存在,但想象着那精美的悬塑,仍能让人感受到大殿曾经的庄严与神圣。
五岳庙的琉璃,无疑是其最为耀眼的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原本钟鼓楼上的黄蓝釉四狮抬瓶琉璃脊饰。这组脊饰谐音“四时太平”,寓意着四季平安、天下太平,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遗憾的是,这组珍贵的琉璃脊饰现存于介休市博物馆,且未见展出。不过,博物馆外广场有放大比例的复制品,成为了介休的城市标志之一。即使是复制品,那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依然让人震撼不已,让人不禁对原件的精美程度充满了遐想。
关于五岳庙,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比如,为何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庙宇至今不对外开放?有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古老的建筑和其中的文物,避免过多的游客对其造成破坏;也有人觉得,应该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放,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五岳庙的魅力,传承和弘扬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对于五岳庙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在修缮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信息?是采用传统的修缮工艺,还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却激发了人们对古建筑保护和传承的深入思考。
介休五岳庙,这座未开放的琉璃秘境,虽暂时对世人关闭了大门,但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却无法被掩盖。它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每一块琉璃、每一处建筑构件,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古人的智慧。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有幸踏入这座神秘的庙宇,近距离感受它的魅力,让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