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有弟弟后眼睛突然看不清##心理成长联盟# 【分离转换障碍有哪些表现?】最近,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了一位特别奇怪的病例:一个月前,7岁的小园突然发现自己开始看不清东西。然而去市区几大医院检查了遍,结果都是视力正常。医生建议小园的父母带她去看看心理医生,最终,医生的诊断是“分离转换障碍”。原来在半年前,妈妈生了第二胎小弟弟,由于一家人的生活重心也转移到了弟弟身上,对小园的关注明显少了很多。医师说:“像小园就是看到自己的同学在突然得了近视后,同学家长对同学的关心也多了起来,以为自己这样也能再获得家人的关注,于是便出现了‘癔症’。”这在学术上有个新的术语,又叫分离转换障碍。医生在为小园进行了暗示治疗以及心理疏导后,小园的视力也渐渐得到了恢复。
那么,除了视觉障碍,分离转换障碍还可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 运动障碍:主要特征是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医学疾病所呈现的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方面的症状,但没有相应的阳性检查结果。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心理因素有关,症状出现以前往往存在心理冲突或其他心理应激因素,症状的出现并不是故意产生的,症状并非是神经系统或医学疾病所致,也不是精神活性物质或文化认可的行为或体验,常常导致精神痛苦,社会和职业功能损害。可有以下常见类型。
1)肢体瘫痪: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有肌张力增强者常固定于某种姿势,被动活动时出现明显抵抗。慢性病例可有肢体挛缩或呈现失用性肌萎缩。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损害证据。
2)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表现为肢体粗大颤动,或不规则抽动,肌阵挛则为一群肌肉的快速抽动,类似舞蹈样动作。
3)起立不能、步行不能:患者双下肢可活动,但不能站立,扶起则需人支撑,否则向一侧倾倒;也不能起步行走,或行走时双足并拢,呈雀跃状跳行。
4)缄默症、失音症:患者用言语表达意见或回答问题,但可用书写或手势与人交谈,称缄默症。想说话,但发不出声音,或只能用耳语或嘶哑的声音交谈时,则称失音症。检查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也无其他精神病症状存在。
5)痉挛障碍: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患者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一阵阵抖动,或在床上翻滚,或呈角弓反张姿势。呼吸时急时停,可有揪衣服、抓头发、捶胸、咬人等动作。有的表情痛苦,双眼噙泪,但无咬破舌头或大小便失禁。大多历时数十分钟,症状缓解。
2.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过敏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
1)感觉缺失: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缺乏感觉,或为半身痛觉消失,或呈手套,袜套型感觉缺失。其范围与神经分布不相一致。缺失的感觉可为痛觉、触觉、温觉、冷觉。
2)感觉过敏:表现为皮肤局部对触摸特别敏感,轻微的抚摸可引起剧烈疼痛。
3)感觉异常:如患者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咽喉部检查不能发现异常;称为癔症球.但应注意与茎突过长引起的茎突综合征鉴别。后者是可通过咽部触摸或X线片加以证实。
4)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失明、管状视野、同心性视野缩小、单眼复视。常突然发生,也可经过治疗,突然恢复正常。癔症性失明病例,视觉诱发电位正常。
5)听觉障碍:多表现为突然听力丧失,电测听和听诱发电位检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