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与世俗社会主要用于区别古代跟现代,不论古今中外,古代社会主要是靠着宗教来维系的,而现代社会则属于世俗社会。但这种说法理论上没问题,实际上却很难真的理清楚,因为现代社会有时候也无法避免宗教体系的渗入,这种靠着约定别人履约的行为并无利于解决自身问题。即便是理论的发源地,自身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并不是少数人。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秘密手稿》讲述的就是一个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故事。天主教信徒罗斯因为战乱而来到了爱尔兰,然而作为一个从英国来到爱尔兰的人,罗斯的信仰并没有特别鉴定,此时,正值战乱时期,而且对于宗教信仰者而言,天主教跟新教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罗斯姨妈所在的小镇有着一个天主教堂,神父对于年轻貌美的罗斯深深迷恋,然而罗斯在这个小镇上尽管受到了青年的普遍欢迎,但是却被姨妈认为是落人口实。罗斯不得不因此来到了远离小镇的农场一个人生活。
在农场,罗斯意外的救下了飞行员迈克,且两个人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罗斯因此秘密跟迈克结婚,受到了新教牧师的祝福。然而天主教神父并不认可这一婚姻,且活生生的拆断了两个人。自此,迈克被判处死刑,罗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的罗斯受尽了这麽,她一直幻想有一天被亲爱的人迈克接走,结果遥遥无期。
《秘密手稿》起初观众自然会被本片所渲染的爱情所感动,但是当你仔细回想的时候,就会发觉,本片所渲染的并不仅仅是爱情,或者说本片的核心在于讲述这段爱情的曲折,那么这段爱情为什么会曲折呢?原因在于本片的核心点,宗教矛盾。
我们经常听到宗教这个词,但对于国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宗教的被指责者,因为西方世界以及果内的皈依者们都常以无宗教信仰来指责国人。但他们所谓的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概念,仿佛这个世界上除了信仰基督教下辖的三个宗教分支之外,别的宗教都是愚昧无知的。而且信仰本身跟宗教结合起来之后也是一种狭隘的观念,信仰本身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然而宗教与之结合后,信仰也会变得狭隘。当然,这些群体自然不认同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东西的。
这是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所了解的宗教,尤其是对于国人来说,婚姻受到的干涉在现代社会并不多,即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古代封建社会,儒释道所对于传统社会的束缚相比本片来说也是微乎其微的。而更不用说当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彻底跟封建王朝做了割裂的社会对于宗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而在本片中,即便是在十九世纪中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已经进行了数百年的时代,这种如同本片中的宗教影响社会的案例也是让人惊诧的。
为什么自诩为文明社会,现代社会的欧洲国家,他们对于宗教依旧是有一种类似于封建王朝皈依者的心态呢?这应该是对于本片最核心的观感。作为十七世纪就颁布了权利法案,且号称进入到了现代社会的英国,在这个问题上却显得尤为可笑。一个现代国家英国,一个从英国分裂出去的爱尔兰,这并不算是落后愚昧无知的代言人,但是却被宗教左右了整个社会的运行,这实在是让远在东方的我们匪夷所思。
因为落后愚昧无知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世界及果内的皈依者们批判我们的代名词,但是当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方世界的时候,我所能看到的本片的核心点都是在赞扬伟大的爱情,对于摧残爱情的旧有的腐朽的封建礼教并没有太多的批判,甚至是看不到批判,因为神父的行为只代表个人嘛。
这想来就很好笑了。如果宗教对于所有人不以同一种价值观来批判,那么宗教不成了双标,双标的宗教还是宗教嘛?只能是可笑了。当然,你可以说本片是一部虚构的故事,这种故事并不具备代表性,而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一手扶着圣经宣誓这总不是故事吧。类似的场景历历在目,皈依者自然是对此视而不见,但那些口口声声讲究人权的人,看见了所谓的宗教的神权凌驾于个人之后,却无一不噤声了,这就很可笑了。
对于本片的批评主要是从宗教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的,当然,喜欢爱情的人自然可以看到本片所宣扬的情感是多么的真切,本片当中的女主角罗斯是多么的天真烂漫。然而这样美好的爱情本不该受到摧残的,但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磨难且长达几十年的摧残,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值得我们深思。
痛苦虽然是爱情的考量标准之一,但谁也不愿意遭受痛苦来衬托爱情,我们需要的是美好,并不需要这种被塑造出来的苦难之后的美好,至于苦难为何产生,但愿看到的人再别噤声。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