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WTT澳门冠军赛女单决赛的激烈对抗中,王曼昱以3-4惜败于孙颖莎,这场比赛的失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长期缺乏主管教练的影响尤为突出,堪称今后比赛最大隐忧。
从战术层面来看,孙颖莎的前三板战术升级,发球后反手暴抽得分率高达45%,通过正手控短与中间劈长,极大限制了王曼昱的反手发力。王曼昱则由于技术停滞,缺乏对孙颖莎战术变化的有效应对,反手变线率仅30%,前三板抢攻能力不足,多次被孙颖莎快速终结回合,在关键分的争夺中落于下风。
教练缺位是王曼昱面临的最大困境。401天无固定教练,致使她缺乏系统的战术规划和对手研究。比赛暂停时战术效率低下,第三局后得分率仅48% ,暂停后执行率跌破50%。反观孙颖莎,每场比赛结束后,主管教练邱贻可提供全程战术复盘,发球与接发球策略变化率达78%。并且王曼昱在关键分处理上过于保守,缺乏长期心理训练支持,与孙颖莎决胜局的果断变线形成鲜明对比。
体能与移动能力短板也制约着王曼昱的发挥。她身高腿长,多板相持后移动重心不稳,体能消耗大,近十站公开赛,打满五局以上比赛第三局后得分率下降5%。同时,相比孙颖莎拥有专属体能团队,王曼昱在体能训练方面缺乏针对性指导,导致步法覆盖范围和反手防守转攻能力不足。
心理压力与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王曼昱近期对孙颖莎处于下风,心理负担加重,比赛中表情犹豫、肢体语言被动。加上2024年参赛量超孙颖莎,可能积累疲劳,手腕伤病也未得到充分康复支持,这些都影响了她的发挥。
王曼昱若想扭转局势,必须尽快配置固定教练团队,强化前三板与正手技术,优化体能与心理训练。虽然此次失利,但只要突破瓶颈,合理解决现存问题,王曼昱依旧有望重回巅峰,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