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杭州图书馆内一拾荒老人看书前自发洗手引关注,经调查,他本是中学的退休老师,每月有5600多元的退休金,为何会沦落至此呢? 这位拾荒老人叫韦思浩,据他的子女说,他曾是20世纪60年代浙江师院中文系的一名毕业生。 毕业后,他进入学校任教,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既能教语文、数学,也能带物理、化学的老师。 教学期间,他知识面广,经常课堂上引经据典,学生们都十分佩服和喜欢他。 1999年,韦思浩从学校退休,当时他每个月的退休金能领到5600多块钱。 这笔退休完全可以让他在家里安享晚年,但是他本就是个不安定,闲不住的人。他背着几个儿女开始了自己的拾荒生涯,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2014年11月,杭州图书馆向拾荒者开放阅读空间。爱书的韦思浩老人得知消息第一个跑来看书。 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也是一个真正的爱书人。每次看书之前,他必然会先洗手。而他的这一行为引发人们的关注与赞扬。 同时,此时儿女们才知道自己这老父亲放着轻松日子不过,跑到街上拾荒,他们都十分不理解。 但是韦思浩老人并没有解释,只是默默拿起自己的竹竿扁担和两个蛇皮袋子继续走街捡垃圾。 2015年,韦思浩老人在过马路时因车祸身亡,子女们整理他的遗物时才知道了父亲守了十几年的秘密。 一个小铁盒里装的是父亲的全部家当,一沓子捐资助学的票据还有几本证书摆在里面。 一张张看过去,他们发现父亲这些年的捐助全部是以匿名的形式来的。他每月五千六百多元钱的退休工资大多用于助学。 而他的这一系列行为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从刚开始的几百块钱到后来的几千块钱,他几乎没给自己留多少养老钱。 而在铁盒的最底下压着一张韦思浩老人生前手写的“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 年轻时,他将自己献给教育事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退休后,他十几年的坚持改变了数百学生的命运。如今,他将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社会与人民。 他是真正的读书人、教育者,也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拾荒者。从白方礼到韦思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作为教育者的追求。 他们低调无言,十几年如一日的践行着一个奉献者的承诺。他们并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们的善行却如涓涓细流一般流入每个人的心。 你觉得,如今是否还能出现如白方礼和韦思浩一样的人呢?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2014年,杭州图书馆内一拾荒老人看书前自发洗手引关注,经调查,他本是中学的退休
迎丝聊历史
2023-03-20 11:09:1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