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年轻人脱不下学历的长衫”,另一方面是985、211毕业生争相入职超市作

宇舒聊国际 2023-03-20 04:53:34

一方面是“年轻人脱不下学历的长衫”,另一方面是985、211毕业生争相入职超市作服务员。 这不禁令人疑惑,到底谁才是对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说教性文字总习惯于模糊概念。 比如说年轻人这个词汇,20岁算不算?30岁算不算? 再比如说,985、211毕业生,2001年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和2023年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又是否相同? 在这点上,个人认为不管是央视、还是各大媒体,都将思想囚禁在一个固有模式中——即喜欢管中窥豹,最终却难免以偏概全。 固然,“脱不下学历长衫”的年轻人有之,其中找不到工作便宅家啃老的不在少数。 但与此同时,浙大博士暂时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跑外卖养家,这类事件也时有发生。 难道能因部分年轻人“脱不下长衫”,而就将矛头指向整个年轻人群体吗? 这是央视的说教引起青年群体极大反感的主要原因。 因为这种群体“攻击”,让不少深陷996加班文化中的年轻人,感觉被冒犯了。 他们过得辛苦不幸福,还要被双标式地横加指责,这本身也不公平。 而985、211毕业生饥不择食地选择一些门槛低的工作,也多发生在近几年。 这和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有关。 大部分的985、211毕业生,不会想在超市服务员这样的岗位上待一辈子。 他们的学历,也不至于廉价到这种地步,让他们甚至无法找到比这好哪怕一丝丝的工作。 归根结底,是时代给予人焦虑,年轻人迫切希望安身立命,才导致了暂时妥协。 从这层意义上去理解,所谓的“放不下长衫”,为何不能理解为坚持梦想与理想呢? 几十年前,大江南北都在宣传华罗庚,住18平米的暖气房、拿木板床当桌子,唯有的家当是两个暖瓶。 但最终却解出了世界性难题。 当时,批评华罗庚是“脱不下长衫”的人又何止一个? 但穷且益坚,人当作颜回。 媒体如果总以为凭借一些数据与样本,就能看透全国、全社会的现状,这是纯属自负。 而且,民生领域的关注,过于泛泛而谈,其实也就无限接近于形式主义了。 头条热榜

0 阅读:10
宇舒聊国际

宇舒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