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古墓发掘50余件唐三彩# #微博公开课# #历史云讲堂#
唐三彩,彩釉流动,相互融合,浓淡相宜,奇光灿烂,以实力证明,陶器也能美的炫目[送花花]。
唐代三彩陶器,通常简称唐三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人很多的炼铅熔罐和铅灰作助熔剂,经过约800°C的温度烧制而成。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色彩,人们称为“唐三彩”,其实是一种多彩陶器。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为三彩。
三彩陶器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着色金属氧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方扩散和流动,各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斑驳灿烂的彩色釉。铅的另一个作用是使釉面光亮度增强,使色彩更加美丽。唐代盛行的三彩釉陶器,主要见于作随葬的明器。用作明器的三彩陶器,凡是与死者在世时生活有关的如建筑、家具、牲畜和人物等等无不具备[心]。
图1|三彩双鱼瓶
图2|三彩镇墓兽
图3|三彩陶马
图4|蓝釉陶马
图5|三彩腾空马俑
图6|三彩狮子
图7|三彩武士俑
图8|三彩鸭式杯
图9|三彩塔式罐
参考资料以及图片来源: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李炳辉主编.中国陶瓷全集.第6卷[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文|观察猿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