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边境砸钱 500 亿卢比!莫迪的 “藏南牌” 打得响亮

2025 年 9 月下旬,印度总理莫迪现身藏南地区的高调行程,给本就复杂的边境局势再添变数。他宣布启动总额超 500 亿

2025 年 9 月下旬,印度总理莫迪现身藏南地区的高调行程,给本就复杂的边境局势再添变数。他宣布启动总额超 500 亿卢比(约合 43 亿元人民币)的 “区域发展计划”,涵盖能源、交通、医疗及文化设施等多个领域,现场为达旺会议中心奠基时更是难掩意气风发。

细看这份 “砸钱清单”:希热、达东两大基建项目耗资 30 亿卢比,交通与医疗配套砸入 100 亿卢比,就连当地寺庙改造都被纳入计划,号称要 “以旅游促就业”。但外界普遍质疑:在地形复杂、争议未决的边境区域,如此大规模投资能否落地?有地缘政治学者直言:“这更像政治表态 —— 用民生投资换民心认同,试图强化实际控制。”

内政 “三连击”:减税喊口号难掩硬伤

就在莫迪忙着 “秀肌肉” 的同时,印度内政正上演三场虚实难辨的改革戏码:

GST 税制大转弯:9 月 22 日起,印度将汽车、电子产品等 “大件” 消费品税率从 28% 骤降至 18% 甚至 5%,莫迪宣称此举能为民众节省 2.5 万亿卢比。但德里商人拉姆吐槽:“上次减税后物价反而涨了,谁知道这次会不会被中间商把差价吞了?”

“印度制造” 再喊口号:莫迪支持者发起 “抵制苹果、百事” 运动,政府呼吁商家优先销售本土商品。可班加罗尔电子市场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仍占据 60% 份额,“质量差、售后弱” 成了印度本土产品的致命伤。

贸易谈判陷僵局:印度 Commerce 部长戈亚尔带队赴美磋商贸易协定,特朗普虽致电莫迪祝贺生日,却抛出 “开放乳制品市场”“提高 H-1B 签证费” 等强硬条件。分析指出,美印在对俄态度、中国转口贸易限制等问题上的分歧,让 5000 亿美元贸易目标沦为空谈。

车企 “肉搏战”:比亚迪搁浅特斯拉滞销

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印度,正成为中美车企的 “必争之地”—— 但入场即遇 “高门槛”:

比亚迪遇阻:虽已售出 1.2 万辆电动车,但其本土化建厂计划因中印关系紧张陷入停滞,签证审批延迟导致项目搁置。印度 70% 的进口电动车关税,更让比亚迪车型成本居高不下。

特斯拉更尴尬:马斯克曾承诺 2025 年访印推进市场布局,但其 Model Y 因进口税后售价超 600 万卢比(约 52 万元),上市三月仅售出不足百辆。反观印度本土品牌塔塔,凭借 20 万卢比的低价车型抢占了 80% 市场份额。

周边暗潮:中石化下注斯里兰卡,塔利班悄然 “破圈”

印度的 “热闹” 还蔓延到邻国:

能源博弈白热化:中石化斥资 30 亿美元在斯里兰卡建炼油厂,承诺三年内投产。但谈判陷入拉锯 —— 斯方要求 40% 产品本地销售,中方则坚持扩大出口份额,科伦坡现有炼油厂扩建项目也成新的争夺焦点。

塔利班 “曲线突围”:尽管未获广泛承认,塔利班已与俄罗斯建立非正式合作,欧洲为遣返难民私下接触,美国更是罕见在反恐领域展开协作。但联合国对其高层的制裁未松,女性权益限制仍让西方不敢公开 “站队”,阿富汗内部派系斗争更让局势难料。

热闹背后:野心与现实的鸿沟

从边境砸钱到市场博弈,9 月的印度周边图景堪称 “全球棋局缩影”:莫迪想借基建和改革巩固权力,却难掩经济结构性矛盾;中美企业逐鹿新兴市场,仍需跨越政策壁垒;塔利班试图打破孤立,却卡在人权与利益的平衡点。正如新德里大学政治学者古普塔所言:“这片土地从不缺热闹,但要把热闹变成发展实效,还差着好几步硬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