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辽阔的版图里,省界交接之处往往有着独特的地理与文化韵味,可没几个地方能像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的白浪镇那样,凭借“一脚踏三省”的奇景成为传奇。
此镇处在陕西、湖北、河南三省交界之地,不单因行政区划的特别而出名,而且凭借深厚的文化交融、历史底蕴和民俗风情,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颗耀眼的边界明珠。
一、三省交汇的“界石小镇”
白浪镇位于鄂西北边陲,东边连着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西北和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相邻,西南靠着十堰市刘洞镇,总面积大概是66.57平方公里。它的核心标志是白浪街中心的三省石——一块三棱锥形状的界碑,三面分别刻着“秦陕西”“豫河南”“鄂湖北”字样。游客到这儿,竟然能有“一步跨三省”的奇特体验,而且这种感觉很奇妙。
这一地理奇景来自自然与历史的机缘。传说往昔三省居民因边界纷争不断,某夜竟有陨石坠落,落地之处五彩斑斓,百姓当作天意,便以此当作三省分界之处,还修建“火星庙”来祭祀而后就成了如今的三省石。
二、从边陲要塞到商贸重镇
白浪镇的历史可上溯到西汉,起初叫“草桥关”,唐代时因丹江航运繁荣成了物资中转的枢纽,明清时期又因水陆交通便捷发展成商贸重镇。民国时期,这儿归郧县第三区,经过几番变动,在1996年撤乡变成了镇。
它的名字“白浪”源自穿境而过的白浪河(又叫庙沟河)。每到立秋时,河底会涌起白色的浪花,所以就叫“白浪”,镇、村、河都因此而得名。历史上这儿曾是兵家争夺的要地以及商贾聚集的地方,素有“鄂之门户,豫之屏障”的名号。
三、一街三省的“生活交响曲”
白浪街全长不足500米,却分属三省管辖,
街南: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白浪村
街北西侧:陕西商洛市商南县白浪社区
街北东侧,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马头村
三地居民相邻而居,语言、饮食、风俗各不相同却和谐共处,而且居然呈现出这般别样的景象,三地居民虽有差异却能融洽相依:
语言方面,一句问候里能掺和湖北方言、陕西方言以及河南话;
生活里的趣事:在以前手机还有漫游费的时候,这里的居民经常会因为多走了一步而多交漫游费的情景;
有些房屋更是会横跨两个省,客厅的在陕西,厨房在河南的奇特景象。
饮食方面更是一条街上会出现三个省份的不同的美食,湖北的热干面,河南的胡辣汤,陕西的羊肉泡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
民俗里的通婚情况常见三省之间联姻,像陕西的小伙子迎娶湖北的姑娘、河南的姑娘嫁给陕西的郎,还被打趣称作“三省总督”。
这种融合也展现在文化活动之中:湖北的楚文化、陕西的秦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在这里交织碰撞,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一番景色。
四、古迹与自然交相辉映
为守护三省石,1987年三省合力修建三省亭,该亭高有三米,呈三足鼎立之态,和脚下的三省溪、三省石共同形成“三省叠罗汉”景致。紧邻的河南荆紫关镇留存着清代五里长街,平浪宫、山陕会馆等古建筑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自然与人文景点
丹江河畔的景致和鹦鹉寨(海拔一千零二十米),登高可纵览远方;
狐狸洞、汉墓群、法海寺等历史遗址,
地方的特色物产,像郧阳乌鸡、香菇、羊肚菌这类绿色的农产品。
借助“一脚跨三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小镇。
白浪镇虽说不大,却实实在在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鲜活写照。这儿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划分,有的只是文化的交融以及生活的共处。
就像作家贾平凹在《白浪街》里描绘的那般:“在此云游,三省皆落足下;在此长住,三省尽在心底。”要是想要体验“一秒跨三省”的奇妙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广博包容,白浪镇那可是绝无仅有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