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技术重大突破!国家急需专业!多所“双一流”高校抢先布局!

最近,我国脑机接口领域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9月17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一项重磅研究——由中国科学

最近,我国脑机接口领域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9月17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一项重磅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东华大学、厦门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联合开发的可移动长期植入式柔性微纤维传感器“NeuroWorm”(神经蠕虫)。

该研究首次提出了脑机接口“动态电极”的新范式,打破传统生物电极“植入后固定不动”的技术局限,首次实现体内动态靶向监测生物电与力学信号,为脑机接口、假肢控制、神经疾病诊疗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这项技术为解决长期临床植入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医生未来或许无需再为电极的轻微错位或目标漂移而烦恼,有望通过无创的体外磁控实现体内设备的精准复位。另外,该技术也为未来生物电子设备走向主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脑机接口:简单来说,就是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连接通路,让大脑的信号能够直接被设备读取和解读,从而实现大脑对设备的控制,或者让设备反过来影响大脑活动。

脑机接口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从帮助残障人士恢复运动和交流能力,到推动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再到革新未来的人机交互模式,潜力无限。

目前,我国已将脑科学列为国家战略性前沿科技,科技风向标马斯克早在2016年就已入局,成立植入式脑机接口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脑机接口技术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重要未来产业赛道,其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备受瞩目。

2025 年 8 月 14 日,教育部发布《2025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公示期至 9 月 13 日。本年度全国共申报新增本科专业 863 个,其中 38 所“双一流”高校申报目录外新专业 51 种、布点 55 个。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顶尖高校不约而同地向教育部提交了与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相关的目录外新专业申请,引发学界和产业界高度关注。

清华大学:“心理、脑与认知科学”

清华大学拟新增的“心理、脑与认知科学”(理学学位)将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致力于解析大脑认知机制、开发类脑智能系统,为通用人工智能与脑疾病诊疗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天津大学:“脑机接口”

天津大学此次申报的“脑机接口”(工学学位)是目前公开材料中唯一以该名称申请的本科专业。依托学校在神经工程、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长期积累,该专业拟重点攻关脑信号解码、神经反馈与高端医疗装备研发,服务国家“脑计划”重大科技战略。

哈尔滨工业大学:“脑机科学与技术”

哈工大拟增设的“脑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位)聚焦脑机接口、神经调控与智能康复等交叉方向,计划培养兼具脑科学、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如获批,将成为国内首批直接以“脑机”命名的工科专业之一。

01国家战略布局:脑机接口成为“香饽饽”

脑机接口,这项通过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间的直接信息通路、实现思维与机器交互的颠覆性技术,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其发展。伴随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脑机接口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脑机接口明确列为“未来产业”之一。2025年7月,国内首个国家级脑机接口产业专项政策《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特别强调要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化产业学院等特色学院。

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国家对脑机接口这一未来产业巨大的发展预期和人才渴求。从医疗康复(如帮助瘫痪患者重新行走)、智能交互(如用意念控制设备)到未来人工智能领域,脑机接口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相关专业人才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稀缺资源”。

02高校抢先行动:超10所“双一流”高校已布局

在“脑机接口”尚未正式进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时,众多高水平大学就已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和强大的跨学科实力,抢先布局了这一前沿领域。它们通过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开设相关课程甚至申报新专业,积极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顶尖学府,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早已整合其强大的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资源,成立了专门的脑机接口或类脑研究中心,为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高端平台。

开创先河,设立本科培养方向:

2019年,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集教学、科研与临床深度融合的脑科学与脑医学交叉学科平台,并开创性地设立了神经科学、神经精神医学两个本科方向。

率先设专业,构建系统培养体系:

2024年,天津大学率先设立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本科专业,并依托脑机海河实验室系统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其研究团队实力雄厚,近五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3亿元,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丰硕。

课程先行,推动前沿知识进课堂:

华东理工大学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中开设了“脑机交互原理与技术”课程,让本科生尽早接触这一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的举措表明,脑机接口的人才培养正在从研究生层面的科研攻关,逐步下沉到本科阶段,旨在更早、更系统地储备未来产业的核心力量。

03学科交叉融合:前景广阔,对考生又有何要求?

在日前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高小榕表示,脑机接口领域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目前脑机接口已涉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神经科学、临床医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未来,脑机接口也一定会在AI的协助下,有更快的发展。这意味着,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拥有极为广阔的知识面和多种技能。

对于考生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毕业生将成为国家急需的复合型顶尖人才,不仅就业选择面宽(涵盖医疗、科研、高科技企业、康复器械等多个领域),而且职业发展前景和薪资潜力都十分可观。

挑战在于:学生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对生物、计算机等多个领域有浓厚兴趣。通常高校相关专业招生会更青睐在物理、数学、生物、化学等科目上有优势的学生。

此外,这些高校也正致力于构建“科研—教育—产业”协同生态,确保培养的人才能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满足产业真实需求。考生和家长可密切关注各高校最新招生简章,或许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创新人才,就是你!

(说明:本文信息均源于公开政策文件及高校公示材料。招考政策请以各校最新公布为准。)

声明:本文主要整理自于北京考试报,脑机接口机遇研究和脑机接口星球,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