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只需要女性调理?”“我身体好得很,不用做检查”—— 很多男性在备孕时,总觉得 “自己只要能产生精子就没问题”,却忽略了关键检查可能隐藏的问题。事实上,男性因素导致的备孕失败占比达 25%-30%,而通过 3 项核心检查,能提前发现精子质量、生殖系统健康等问题,避免盲目备孕走弯路。其中,精液分析报告是 “核心中的核心”,今天就拆解男性备孕必做的 3 项检查,再手把手教你读懂精液分析报告里的关键信息。
备孕不只是女性的事,男性的 3 项基础检查,能从 “精子质量”“生殖健康”“激素水平” 三个维度排查问题,是好孕的重要保障。
1. 核心检查 1:精液常规分析(必做中的必做)
检查目的
这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最基础、最关键的检查,能直接反映精子的 “数量、活力、形态” 三大核心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少精、弱精、畸精等问题 —— 这些都是影响精卵结合、胚胎发育的关键因素。
检查前注意事项
禁欲时间:检查前需禁欲 2-7 天(最短不少于 2 天,最长不超过 7 天),禁欲时间太短会导致精子数量少,太长则会降低精子活力,影响结果准确性。
生活调整:检查前 1 周避免熬夜、酗酒、泡温泉(高温会临时降低精子活力)、剧烈运动,减少对结果的干扰。
取样方式:通常在医院的取精室通过自慰方式取样,取样后需在 30 分钟内送到实验室,避免样本受凉或污染。
为什么必须做?
临床数据显示,约 15% 的备孕男性存在精子质量问题(如活力不足、浓度偏低),但很多人没有明显症状,只能通过精液分析发现。比如有的男性平时感觉身体好,但报告显示前向运动精子仅 20%(低于正常标准),若不调整,会大幅延长备孕时间。
2. 基础检查 2:生殖系统超声(排查器质性问题)
检查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睾丸、附睾、精索静脉等部位,排查是否存在影响精子生成或运输的 “器质性问题”,比如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症、睾丸发育异常等。
重点检查部位及意义
睾丸:查看睾丸大小(正常成年男性睾丸长 3.5-4.5cm,宽 2-3cm)、质地,排除睾丸发育不良(会导致精子生成减少)、睾丸囊肿等问题。
附睾:附睾是精子成熟的 “场所”,若附睾有炎症(如附睾炎),会影响精子活力,导致弱精。
精索静脉:排查是否有精索静脉曲张(常见于久站、久坐的男性),重度曲张会导致阴囊温度升高、血液回流异常,降低精子质量,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
适用人群
精液分析结果异常(如精子浓度低、活力差)的男性;
有阴囊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的男性;
备孕超过 1 年未孕的男性(即使精液分析正常,也建议排查)。
3. 关键检查 3:性激素六项(评估精子生成 “动力”)
检查目的
性激素是调控精子生成的 “核心动力”,通过检测睾酮、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判断内分泌是否紊乱,找出精子质量差的 “根源”。
核心指标解读
睾酮(T):男性主要性激素,负责促进精子生成、维持精子活力。正常参考值约 9.45-37.45nmol/L(不同医院试剂不同,参考值略有差异),睾酮偏低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数量减少,还可能伴随性欲减退、疲劳等症状。
促卵泡生成素(FSH):由脑垂体分泌,作用是促进睾丸生精小管发育、刺激精子生成。FSH 升高(超过 12IU/L)通常提示睾丸生精功能受损(如精子生成减少),FSH 过低则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影响精子生成。
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是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LH 异常(过高或过低)会间接影响睾酮水平,进而影响精子质量。
检查时间
建议在上午 9-11 点抽血(此时性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结果更准确),检查前无需空腹,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二、重点拆解:精液分析报告怎么看?抓准 5 个关键指标
拿到精液分析报告时,很多男性会被 “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术语” 搞晕,其实不用看所有指标,重点抓住 “浓度、活力、畸形率、液化时间、pH 值” 这 5 个核心指标,就能快速判断精子质量是否达标。
先看 “参考标准”:以 WHO(世界卫生组织)第 5 版标准为准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 WHO 第 5 版精液分析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可能影响备孕效率,具体如下表:
逐个解读关键指标:异常了怎么办?
1. 精子浓度:“数量够不够” 的关键
正常情况:≥1500 万 /ml,比如报告显示 “2000 万 /ml”,说明数量达标。
异常情况:<1500 万 /ml 为少精症,若<500 万 /ml 为重度少精症。
可能原因:长期熬夜、久坐、吸烟酗酒(尼古丁和酒精会抑制精子生成)、精索静脉曲张、性激素紊乱(如 FSH 升高)。
改善建议: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戒烟戒酒;补充锌元素(每天吃 1 把坚果、每周吃 2 次生蚝);若存在精索静脉曲张,需遵医嘱治疗。
2. 前向运动精子比例(PR):“精子跑不跑得快” 的核心
正常情况:≥32%,比如报告显示 “40%”,说明有 40% 的精子能主动向前游动,活力达标。
异常情况:<32% 为弱精症,若<10% 为重度弱精症。
可能原因:阴囊温度过高(如经常泡温泉、穿紧身裤)、前列腺炎(炎症会影响精液环境,降低精子活力)、睾酮偏低。
改善建议: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泡温泉、蒸桑拿(水温>40℃会损伤精子);若睾酮偏低,遵医嘱补充;每天快走 30 分钟,促进阴囊血液循环。
3. 正常形态精子比例:“精子长得好不好” 的参考
正常情况:≥4%(很多人误以为是 40%,其实 WHO 第 5 版已下调标准,因为自然受孕时,只要有少量形态正常的精子,就能与卵子结合)。
异常情况:<4% 为畸精症,但无需过度恐慌 —— 即使畸形率高,只要有正常形态的精子,仍有自然受孕可能;若同时伴随活力差,则需干预。
可能原因:长期接触辐射(如经常把手机放裤兜)、化学物质(如农药、油漆)、染色体异常(少数情况)。
改善建议:避免把手机放裤兜(放上衣口袋或背包),远离辐射和化学物质;若畸形率过高(>98%),建议做染色体检查。
4. 精液液化时间:“精子能不能动起来” 的前提
正常情况:<60 分钟,刚射出的精液是凝胶状,5-30 分钟会液化成液体,方便精子游动。
异常情况:超过 60 分钟不液化(称为 “精液不液化症”),精子会被黏稠的精液困住,无法游动到输卵管。
可能原因:前列腺炎(前列腺分泌的 “液化因子” 不足,导致精液难以液化)、微量元素缺乏(如锌、硒缺乏)。
改善建议:若有前列腺炎,需遵医嘱治疗;补充锌硒(吃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或遵医嘱吃补充剂)。
5. 精液 pH 值:“精子生存环境好不好” 的指标
正常情况:7.2-8.0,偏碱性的环境更适合精子生存和活力维持。
异常情况:pH<7.2(偏酸性)可能是精囊腺炎症(精囊腺分泌的碱性物质不足);pH>8.0(偏碱性)可能是尿道感染(尿液污染精液)。
改善建议:若存在炎症,需先治疗炎症;取样时注意清洁外阴,避免尿液混入精液(影响 pH 值结果)。
三、常见误区:别被 “异常指标” 吓住,这些情况不用慌
1. 一次报告异常 = 生育能力差?
真相:精液质量受生活习惯影响大,比如检查前熬夜、喝酒,可能导致临时异常。建议 1-2 个月后(调整生活习惯后)复查,若连续 2 次报告异常,再找原因。
2. 正常形态精子比例 4%= 很难怀孕?
真相:自然受孕时,只要有 1-2 个形态正常、活力强的精子,就能与卵子结合。临床中很多畸形率 96% 的男性,也能自然受孕,不用过度焦虑。
3. 精液分析正常 = 一定能快速怀孕?
真相:精液分析正常只是 “基础条件”,怀孕还受女性排卵、输卵管通畅度等因素影响。若备孕超过 1 年未孕,建议夫妻双方一起检查(女性查卵巢储备、输卵管等)。
四、总结:男性备孕检查的核心逻辑 ——“早查早调整,避免盲目备孕”
男性备孕的 3 项检查,本质是 “提前排查问题,针对性调整”:精液分析看精子质量,生殖超声查器官健康,性激素六项找内分泌根源。拿到精液分析报告时,别盯着 “密密麻麻的数字” 焦虑,重点看 5 个核心指标,异常了就从生活习惯入手调整,必要时遵医嘱治疗。
记住:备孕是夫妻双方的事,男性主动做检查,不仅能提高备孕效率,也是对伴侣和未来宝宝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