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澳门女大学生被骗800万,三句话如何击穿心理防线?

广州日报报道,10月26日,据澳门司法警察局消息,日前,一名在澳门就读大学的香港女子误信骗子冒充的“内地公安”,按照对方

广州日报报道,10月26日,据澳门司法警察局消息,日前,一名在澳门就读大学的香港女子误信骗子冒充的“内地公安”,按照对方指示向父母索款缴付“保证金”,最终被骗800万港元。

都说大学生眼里带着“清澈的愚蠢”,我反倒觉得这种清澈挺珍贵——谁愿意整天把世界想象得危机四伏呢?问题是,骗子从来不跟我们讲武德。他们像嗅觉敏锐的猎手,专门研究人性的漏洞,准备了一套又一套的话术剧本。当那个自称“公安”的电话响起,张嘴就是“你涉嫌犯罪”,瞬间就能把正常人打入恐惧的深渊。

想想看,平时接到辅导员电话都紧张半天的大学生,突然被“专案组”盯上,脑补出银铛入狱、学业尽毁的恐怖片场景,哪还顾得上验证对方身份?这时候骗子再祭出“视频笔录”“国家机密”的组合拳,别说转账了,让保密就保密,让筹钱就筹钱。那位澳门女大学生的经历堪称经典教案:先要400万“保证金”,再要400万“加急处理”,完全是把心理学教材翻烂后精心设计的杀猪盘。

某些旁观者轻飘飘一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实在是低估了现代骗术的杀伤力。这年头谁没在网上留过个人信息?骗子准确报出你身份证号的那一刻,恐惧感就已经占据上风了。再加上伪造的通缉令、身穿“警服”的视频连线,这套组合拳下来,没经过反诈训练的大脑真的很容易死机。

说到钱,评论区弥漫着两种酸葡萄心理:一种是“800万够我吃几辈子烧烤了”,另一种是“土豪交智商税活该”。其实被骗与否真的和存款金额无关——骗子又不会先查你银行流水再下手。他们广撒网的重点人群,恰恰是那些对公权力存有本能敬畏的普通人。反倒是家里真有个几百万的,可能从小就接受过财产风险教育。

那位建议强制安装反诈APP的网友倒是点到了关键。不过软件防御终究是外挂,真正的防火墙应该装在每个人的脑子里。记住三个永远不要:真正的公检法永远不会电话办案,永远不会设立“安全账户”,永远不会让你转账自证清白。遇到任何要求转账的电话,请像挂断外卖推销电话那样干脆利落——最多补一句“那我直接去派出所找您面谈吧”,保证对方演不下去。

追回资金的故事往往比被骗更曲折。当钱款通过复杂网络流向境外,破案难度不亚于跨国追凶。所以重点永远应该是事前防御:家里要有个默契——但凡电话里提到“转账”二字,立即启动家庭通讯录挨个打电话确认。毕竟骗子可以伪造任何东西,但伪造不了你二姨的大嗓门和老妈秒识破谎言的直觉。

所以保持适度的“不相信”,才是对这个骗子横行的时代最基本的尊重。我们可以继续对世界报以清澈的目光,但记得给这份清澈加装一道防盗门——门外写着“要钱没有,要聊诈骗套路请下楼左转去自首”。

(图源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