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场风波的每个节点都充满戏剧性:
10月31日 上午
郑丽文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语出惊人:"普京是民选领袖,不是独裁者。"(原话实录)
11月1日 深夜
台媒《今日新闻》独家爆料:"欧洲驻台机构震怒,集体切断与国民党中央联系!"
网传法国代表处邮件截图显示:"鉴于郑主席言论,暂停所有层级接触"
11月2日 上午
德国在台协会官网突然撤下"祝贺郑丽文当选"公告
朱立伦办公室"意外"流出与欧盟代表午宴照片
11月3日 下午
郑丽文在国民党中评会上怒摔文件:"全是子虚乌有!"
当场展示欧洲代表处邀约函:"下周就要和德法代表喝咖啡谈合作"
二、双方"证据链"大比拼
这场罗生门的关键证据竟像谍战片道具:
指控方(台媒)
神秘邮件:带欧洲机构抬头的"断交通知"(但无电子签章)
晚宴照片:朱立伦与欧盟代表举杯画面(拍摄于三个月前)
知情人士:称意大利代表取消原定会面
反驳方(郑丽文)
通话记录:48小时内17通欧洲机构来电
加密邮件:德国代表处发送的"11月7日会谈议程"
行程表:下周将访问捷克在台经济文化办事处
吃瓜网友发现:"《今日新闻》爆料记者的推特,半年前点讚过民进党立委竞选文!"
三、普京言论背后的"国际狼人杀"
郑丽文一句话为何踩爆欧洲雷区?
欧洲G点
俄乌战争后欧盟将普京定为"头号战犯"
德国总理曾放话:"称赞普京就是支持侵略"
立陶宛等国把"反普京"写进外交政策
郑式话术
强调"民选产生"回避独裁争议
类比"蔡英文也是票选上台"(暗讽绿营双标)
为国民党"亲美和中"路线试水温
国际关系教授分析:"她在美欧与大陆间走钢索,这次崴了脚。"
真相或许藏在细节里:当郑丽文晒出的欧洲邀约函右下角,赫然盖着"副本抄送美国在台协会"的印章。这场"外交罗生门",可能只是大国博弈下的小插曲。正如台北街头计程车司机的神总结:"欧洲人喝红酒,国民党喝高粱,本来就不是一桌人!"